孔子在自己國家不得志,不得不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一生奔波勞碌,卻無諸侯賞識,唯有弟子相隨,求問學識。 六十八歲時,在弟子冉秋努力下被迎回魯國,雖然被敬稱為“國老”,國君與三桓時常請教於他,但是依舊是“敬而不用”。
當時天下公學把持輿論,只有貴族可以學禮儀,明典籍,孔子率先開始教授私學,以至於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
晚年,孔子垂垂老矣,又不得重用,於是專注於修改註釋經典,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改《春秋》。
在改《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西狩於大野。
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
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乎來哉。”夫子反袂拭面,涕泣霑衿。
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
弟子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
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因為思及自己出生時有麒麟現世,如今無端麒麟被殺,孔子認為大不詳,於是停止修改《春秋》。 並寫下輓歌: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此乃“獲麟絕筆”之典故是也。
不久,其長子孔鯉早逝,哀而成疾,與世長辭,臨死前悲呼“太山懷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弟子子貢守靈六年,門人弟子聚集墳冢之處守孝,築室而居,號稱“孔裡”。
周天星辰抖動,萬物悲鳴,孔子羽化而成仙,頭頂《論語》、《春秋》、《禮》、《樂》,一股濃郁“仁愛”之氣縈繞,成就聖賢之位。
“仁,親也。”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
“上下相親謂之仁。”
“溫良者,仁之本也。”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仁者,可以觀其愛焉。”
…………………………………
一股浩浩蕩蕩的清波,嘩啦啦作響,澄淨無垢,恍若銀河倒掛,飛流直下三千尺。孔子鶴髮童顏、白鬚三尺,手握竹簡,腳踏清波,吟誦詩書而行。
浩浩蕩蕩三千里至仁至愛清氣匯聚成一股洪流,不知其寬,瀰漫周天,隨著孔子抑揚頓挫的唸誦《詩經》而不斷掀起朵朵浪花。
半空之中顯露出一人,頭帶青紗一字巾,寬袖大袍,手持拂塵。
“夫子,貧道有禮了。”
孔子見到南華真人,停下吟誦,上前拱手道:“老夫見過真人!”
南華真人頭頂祥雲朵朵,仙鶴翩翩,紫氣縱橫,仙風道骨,南華道德文章三千言上下飛舞,道盡天下至理,言道:“夫子可謂是得天獨厚,在人間功德圓滿,身死而羽化,不渡天劫而成仙道,真乃可喜可賀也!”
孔子知道自己可謂是得天獨厚,三皇五帝不可追,誰知居然死後能夠憑藉教化之德羽化成仙,得長生之道,苦笑不已,道:“老夫德行淺薄,在人間一無所成,幸蒙上天垂憐,得以聞聖賢之書而得道,實在慚愧呀!”
一時之間紫氣東來三萬裡,瑞氣千條,紫氣瀰漫,一個渾身綻放清輝的道人駕著祥雲而來。羽冠星衣,衣袖飄飄,八尺偉岸身材,手拿九華杖,仙風道骨,不是盧聖是誰。
南華真人拱手笑言道:“南華拜見本尊!” 隨後化作一道佛光,飛到盧聖頭頂,消失不見。
“呵呵,貧道盧聖見過夫子!” 一陣仙音響起,威嚴厚重,卻又不失和藹、慈祥,祥雲滾滾,瑞靄重重。
盧聖手持九華杖,站在祥雲上,絲縷的大道氣息環繞,虛空生香,久久不散,要是有生靈有幸能聞上一聞,就是莫大的機緣了!
孔子悟脫玄機,知道盧聖在自己未出生時,就授予玄機道法,又讓化身南華真人指點孔子成道,雙手一拱,道:“老夫還要多謝聖師照顧,才有今日成就!”
盧聖見孔子骨骼清奇,丰神俊朗,頭頂天門大開,道氣沖天而起,直如狼煙,笑道:“天道自有其道,人自有其命數。夫子乃天命之人,鴻運之廣,不輸於諸天大羅金仙,可謂是有大氣運之人,貧道只不過稍假其手而已!”
孔子拱手道:“聖師大恩,老夫不敢忘!”
盧聖笑道:“夫子今已成仙,還須開闢道場,安身立命。”
孔子道:“聖師所言甚是!”
盧聖和孔子駕起祥雲,循著三十三天,在第十七重天宇【元載孔昇天】停下雲光。
盧聖道:“雖然天宇重重,高不可及,愈往上,輕靈之氣越發充盈,對於練氣士而言,可謂是洞天福地,只是儒門一脈,不在練氣,卻是無需如此。 況且此重天宇號稱【元載孔昇天】,與夫子之機遇頗有暗合,此乃天數,合該夫子在此開闢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