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青鸞直衝紫府,騎白鶴遊遍玉京。參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長生不老,壽與天齊,無量天尊,無量壽福!”
孔子大為羨慕,打個稽首道:“真人真乃是世外高人,夫子羨慕呀!”
南華道人眸中綻放無量慧光,穿越滄桑,透露出動察世事的精明和睿智,讓人難以忽視,問道:“夫子不顧勞苦,周遊列國,所為何事?”
南華真人正是盧聖的化身之一、 盧聖知道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將內心中那一絲識念斬出,化作莊周,入凡間磨練一番。南華道人心中好笑,人世間的事情真是有趣,這個落魄的老頭竟會是統治後世人間精神世界的至聖仙師,真是有些不可思議啊。
孔丘聞言,嘆曰:“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滿含耿耿忠心,為民請命之赤膽忠心盎然可見,南華真人也讚歎不已,眉心玄竅大道神光射出,觀照氣運,見孔丘頭頂浩然之氣貫通天地玄橋,直如狼煙,直上九尺,貴不可言,果然是天生聖人啊!
南華道人按下心思,不動聲色,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子大驚失色,趕緊問道:“請真人指教!”
南華道人手指旁邊一條浩浩大河,對孔丘言道:“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孔丘新奇,問道:“水有何德?”
南華道人一擺手中的拂塵,指著長河,郎朗而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真人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南華道人點頭贊同道:“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
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喜道:“真人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真人之恩。”
南華道人大笑,看著孔丘頭頂的鴻運氣數,一隻麒麟奔噠在光芒氣柱之中,紅中帶紫,貴不可言,周圍詩書華篇翩翩起舞,瑞氣飛騰直衝雲霄,其氣運正是如日中天。
“氣運如此強勁,天機玄術,如此不可思議,無量天尊!”
南華道人告別孔子而去,不久來到周室,拜見老子。
“貧道南華,見過道友!”面見老子,南華真人不敢怠慢,當即上前,行之以禮!
老子見狀,眼中閃過一絲笑意,笑道:“道友客氣了,你我具是傳道人間之人,卻是無需多禮,平輩相交便是。“
南華真人大為讚歎,道:“道友雖是傳道人間,卻是開啟人道氣運,方才屈尊下界,貧道如何敢相提並論呢!”
老子不可置否,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道友請坐!“
兩人坐定,莊周和老子談起大道。
老子直接開口道:“呵呵,道友來此有何貴幹呢?”
“論道!”
“論道?那就請吧!”老子目光奇異,做了個請的手勢!
“何為道?”莊周開口發問。
老子臉色平靜,應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無為,可為天地之母,萬物之始也!”
兩人所談大道深奧莫測,‘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今曰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曰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無窮而有窮。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