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今晚準備大幹一場吧。”
“好。”
三治城次席家老黑疼、官家竹林、一方大目付菊井、室戶半兵衛、闕三、三郎等三百多人向著東郊走,墨錦言、椿三十郎、藤一、甲二、菊千代後面跟隨。
三治城次席家老黑疼、官家竹林。一方大目付菊井、室戶半兵衛、闕三、三郎與後面跟隨的墨錦言、椿三十郎、藤一、甲二、菊千代先後出了三治城,去往東郊。
一路上,兩邊原野不斷,隨後是一個小山,周遭樹林掩映,花草極多,正適合墨錦言、椿三十郎、藤一、甲二、菊千代隱沒身形。
東郊半山中,有一座寺廟,名叫小島寺。
寺廟中僅有幾個和尚,自從三治城次席家老黑疼、官家竹林、一方大目付菊井來了三治城後,這小島寺便成了他們個人的私產。
平時允許三治城的百姓來此上香還願,若是像今天這種,尋常百姓不會接待。
墨錦言、春三十、藤一、甲二、菊千代順利的靠近了寺廟,趁著沒人注意翻入了牆內。
躲在大雄寶殿之外偷看。
“來啊,把闕三和三郎押進來!”
三治城次席家老黑疼、官家竹林、一方大目付菊井和室戶半兵衛命令道。
不時,闕三、三郎被押入了大雄寶殿之內。
“闕三、三郎,你們兩個雖然劍法一般,但為人忠信仁義,在咱們三治城可是有些聲望的武士,現在給你們機會投靠我,你們願意嗎?”
三治城次席家老黑疼、官家竹林、一方大目付菊井邀請道。
“哈哈哈哈!自然是不願意!”
闕三大笑道。
“我們只忠心於三治城家老牧田大人!”
三郎也直言道。
“哈哈哈哈哈!倒是幾個硬骨頭,你們兩個不是一直在尋找三治城家老牧田那個老東西嗎?”
三治城次席家老牧田、官家竹林、一方大目付菊井笑問道。
“不錯,正是如此。”
闕三和三郎回道。
“那我們就讓你見一見你的主子好了。”
三治城次席家老黑疼、官家竹林、一方大目付菊井狡黠一笑。
林半仙本名林鎮仙,清乾隆年間,福建有一位總兵派了四位地理名師到臺灣高雄林園鄉的鳳山上,欲遷回其祖仙的風水,林半仙就是其中一位。
船經小琉球,因為當天天氣晴朗,能見度高,在小琉球附近即可看到鳳山像只鳳在飛翔,仙鳳迎接半仙來到林園,也註定了半仙一世和鳳山的不解之緣。
總兵的父親,當年是林園一窮困的漁民,三餐難繼,生前常在鼻頭附近抓魚,但身體十分衰弱。
有天突然一病不起,因家貧買不起棺材,只好用草蓆捲起來,放在裝魚的竹籃內,抬到鳳鼻頭山根處的巖洞內放置。
此洞為鳳山之盡頭,得到鳳山全部的地靈之氣,為鼻孔,故適合軟葬。如用棺木,反會使仙鳳嗆到鼻孔而成大凶。
鳳山之來龍有二十餘里,在此盡頭束氣過海峽,以結小琉球,守住高屏溪、高雄港、東港、林邊、枋寮之水口氣脈最快,行運也最快。
死者身後留下一名十七、八歲的癩痢頭兒子,多半靠行乞為生。
有一天這癩痢頭兒子忽然失蹤了,五年後...
傳來訊息,說是癩痢頭小子在大陸福建某地當了「總兵」,派人前來修整祖上墳地,擬帶回大陸重新安葬。
當林半仙和總兵家人一來到鳳鼻頭巖洞內,便驚歎道:『這真是一塊好穴地,難怪會大富大貴!』
便向其他同來之人建議:『此風水動不得!那位總兵就是這塊風水所庇廕的,若一動,恐會招災致殃!』
但那些同來的地理師並不採半仙之言,而且怕回去難向總兵交差,就照著總兵的原先指示,把屍體掘出來,帶回去交給總兵。
林半仙見狀,知道災難將至,遂獨自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