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意大略乃推卻教王有權贖罪,更雲若罪人真心悔改,即獲全赦,教王之赦,悉無益也,彼壯膽銳志,直言不諱,儆醒眾人,各處通行,使達得熱耳強退於他處。”
佟正釗聽了這一遍明朝版的馬丁·路德透過《九十五條論綱》反對教會贖罪券而使歐洲諸國實行宗教改革,心中不禁慨嘆道,洋人都已經快擺脫黑暗中世紀了,大明竟然還陷在兩千年前的儒教裡動彈不得。
徐知溫繼續道,
“嘉靖二十五年,路德氏患病而亡,其興之正教通行於萬國九洲,今時歐羅巴著名之國,信天主教有之,奉耶穌教有之,故而西方諸王因教相爭,已為今之常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佟秉清道,
“洋人就是喜歡沒事找事,出錢向教會贖罪這種點子也就能騙騙洋人。”
“要擱在咱們大明,沒治那羅馬教會一個‘散播妖言、擾亂人心、圖謀不軌’就算朝廷客氣的了!”
徐知溫笑道,
“歐羅巴源於羅馬國,羅馬乃西洋古時國最盛者,其建立在成周中葉,其混一在西漢之中,分裂在東晉之末,其宗社全墟,在明景之世,祚歷二千餘年,自古無其強大悠久。”
“羅馬創業垂統,疆土四闢,幾成泰西一統之勢,然前五代之末,羅馬衰亂,歐羅巴遂散為戰國,今日如法蘭西、英吉利、佛郎機等之音,皆源於羅馬國。”
“自昔至今,羅馬一興一衰,為歐羅巴二次大變,亦歐羅巴之大關係也,羅馬乃西洋諸國之基,我等可萬萬不能小看了它去。”
佟正釗頓時對徐知溫感佩不已,明朝人能不輕視羅馬的可太難得了。
佟秉清問道,
“羅馬國既然如此強大,為何會被區區教會玩弄於股掌之間?”
徐知溫娓娓闡述道,
“昔時周朝間,初建羅馬城之際,羅馬僅若小鄉,歷二百年,惟農是務,其國最微,與夷蠻等。”
“因羅馬民敢作敢為,百攻百勝,如此以他裡全地,漸次皆服羅馬,鄰國聞名,於是國王嚴正持法,力能奮武,南北東西無不攻服。”
“漢朝年間,其地袤延自各西域,遍服一主而萬國景仰,其將軍不論何處獲勝,即扶良除暴,立律法,所有話音達於西國,是時,普天下變化從風。”
“其後,帝君縱慾妄行,國家危變,三軍弄權,隨意立主,國衰政弱,於是東方遊牧野蠻一齊攻界,羅馬古時勇兵挫銳,外夷雲集亂擊。”
“東晉孝武帝二十二年,羅馬分國為兩邦,東西各一,又復分國為二王,以治東西二都。”
“其後西都,屢為莪時族所侵,宋元徽三年,峨特圍羅馬西都,王出降,由是西都遂為羅馬所據,惟東都仍稱羅馬國焉。”
“唐初回教之摩哈默興於天方,兼併波斯,其勢欲強羅馬入回教不從,由是波斯回兵,數侵羅馬東境,猶太麥西諸部皆陷,峽東地全歸回教,僅餘希臘片土。”
“元末,峽東盡歸土爾其,數渡海峽侵羅馬,吞其旁邑殆盡,至我朝景泰四年,土爾其攻陷君士但丁都城,羅馬遂亡。”
“自此羅京盡行虜掠,國歸夷主,凡羅馬昔時所造之殿廟,所存之古蹟,盡皆拆毀,文藝並廢,書冊焚蕩。”
“駐羅馬之教師乘機布異端,以管束其蠻,令崇其道,由此加特力教興焉。”
“即是藉福音之理,以人意傳會參之,其教師遂操國權,自後愈加,力能佔據地方,號曰教皇。”
“自此以後,嚴諭凜奉天主之教,各君王如不服順,即出禁諭斷絕往來,不準百姓仍遵其主。”
“自羅馬西都陷於夷狄之後,羅馬國之政治、法度、技藝、文學等,掃蕩僅存蹤跡,政事、律例、風俗、衣冠、言語、人名、國號,盡變夷俗,自後數百年,歐羅巴風俗鄙陋,即顯宦縉紳,亦不能讀書識字。”
“故國既為狄所據,天主教之徒乘機招誘,黨羽日繁,大權歸其掌握。”
“佛郎機既滅,峨特族遂以其地歸天主教師,教主歿,則大會各教王籤議,推老成者一人嗣位,略如前後藏喇嘛坐床之俗。”
“其教傳佈各國,有不遵者,輒挑釁構兵夷滅之,或教其民叛主,佛郎機之創霸也,教皇為之加冕。”
“英吉利北族之起兵也,請於教皇,教皇封以英土,其權如此,所據羅馬都城,天主教堂極崇宏。”
“入教之徒,各食教王,糈別國祭司禮拜主事者,遠方信士,焚香禮拜,踵相接也,天主之外所崇奉者,耶穌之母瑪氏,稱為天后,籲禱尤虔。”
佟秉清笑道,
“這一節我聽懂了,不過是欽徽二宗金國北狩,晉之懷帝青衣行酒的老套路罷了。”
喜歡大明萬吏請大家收藏:()大明萬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