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就讀於長安女學堂,可以獲得非常大的經濟利益,他們是不願意讓女兒參與進去的。
很多女人在長安女學堂就讀過之後,跟原本的家庭就開始格格不入,有些家庭會覺得這些女孩子變得非常的獨立自主。對家裡的幫助非常的大,但是對於婚姻就開始有非常多的意見。
但婚姻對女兒的意見還是比較聽從的,但是這些女兒要求男人不能夠取其他的妻妾,就讓很多商人子弟無法接受。
但是人們也能夠發現,如果男人接受女人的條款,取得這些女人,這些女人會變成他們最大的賢內助。
事實上,他們女兒想要嫁出去卻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太多男人想要有一番事業。而娶了長安女學堂的女學生之後,他們有非常大的可能,開拓更好的事業,所以一些家庭比較懦弱的人紛紛向他們求情,但是對這些家族來說,他們想要攀親的家庭可不是這些沒落家族。
把女兒嫁出去,讓對方家族興起,是讓他們更鬱悶的事情了。
幸好,這麼做還是有好處。因為女兒在對方家族之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他們往往跟己方家族有比較好的關係。
也算是符合家族的利益。
總之,在大漢時代,並不是什麼人形動物,都被當作是人,在不同人裡面,符合人類的標準不同。
或許,在皇帝的心裡,符合人類標準的人形動物,算是最多的。
至於其他人,很少人有全體人民意識。
應該說,人站的位置決定了眼界的高度。
錢汝君剛穿越來的時候,她的心中也沒有這麼多人,但是當她的地位更高的時候,錢汝君總算有多餘的時間來想,什麼昃生合的意義,想到生命的意義,錢汝君很容易就回想到她曾經受過的十六年教育告訴她的話。
人獲得了生存的一切的時候就必須有人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做眾人的事,如果眾人的事情沒有做好,很可能天災,就會影響到大部分人的生活。而這個大部分人包含自己。
人們會發現,環顧四周,捨我其誰。
她如果不做,那麼就沒有人做,沒有人做的後果,就是大家一起死。
為了自救,就不得不動手去做,他沒有辦法等待別人來做,因為不知道能不能有人跳出來。
每一次的機會都是轉機,他也不能把看出來的事情,告訴別人。
當然錢汝君等的起,但是她不知道別人的眼光究竟有沒有這麼靠譜。
有些事情,等不起,越早做,就越容易。
越早做,事情的難度就會比較低。
對長安女學堂的女學生來說,他們卡在兩者中間也非常難做人。
她們家裡人,希望透過他們跟一些權貴,甚至錢汝君發話,他們還是希望能夠不收商稅,就得到收商稅的好處,或者他們願意交商稅,但是稅額不要內那霸道。
長安女學堂的學生,家裡的家境幾乎都非常不錯,但是這也就是說,他們家的的商稅非常的高。
以前大漢抽過商稅,但是以前收的商稅,對他們的營業專案來說,卻是一種毛毛雨。
不會傷筋動骨,不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
如果依照新制來發展,他們從商的人到最後的發展,就不是普通地方,而是政壇了。
但是在他們固有的概念裡,政壇不是一些讀書人,或者一些裝模作樣的人奮鬥的地方嗎?
他們雖然很眼紅其中的好處。但也知道其中的兇險。
做一個大商人,除非做官的人,覺得你已經養肥,可以出欄了,一般來說不會死。
在這個時代,商業還有很多的空間。
商人多的事賺錢的地方。
雖然商業競爭,也是你死我活的,但是真正做到這一個地步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