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他發現一樣日升月落,似乎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錢汝君舉的例子對皇帝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工匠這麼多,而且他們也不願意把他們手頭的技術傳給別人。
甚至把他的生命拿走也要守住。
只要他們家裡人能傳承下去就可以了。
不是工匠的人,學的不認真,工匠教的也不認真,如何讓工匠變多?
而且我們要工匠,最主要是朝廷有需求,民間哪裡需要工匠?
如果朝廷要請工匠,將平白多出多少開支。”
錢汝君發現,她剛才說的話,皇帝沒有辦法理解,所以在皇帝的耳朵被忽略了。
人們雖然看的出來,金麥城富裕,但是對金麥城富裕的原因,卻看不出來。
最後,他們把金麥城富裕的原因,歸到錢汝君身上。
也歸到錢汝君對皇權給予的特權,加以充分應用。
但是他們覺得,就是具有稀少性,才有這種效果,如果每一個人都得到特權,效果就會不見了。
“打製鍋碗瓢盆不需要工匠嗎?父皇知道民間為了取得這些生活用品有多麼艱難嗎?
就少府的那些人,能夠替天下百姓打製農具嗎?
他們連朝廷軍方的需求,都不見得能夠滿足。
一份農具就要耗費他們非常多的時間,如果沒有足夠的工匠,可以發展技術的話,我們打製農具的速度永遠快不了。
工匠要有積極性,我們會得到許多幻想中的東西,例如,兒臣獻給父皇的床墊,坐墊,使用起來,是不是比以往更為舒服?”
錢汝君有信心,她給皇帝的東西,皇帝一定會拿來用。
這些,都是能讓人過的更為舒適的物品。
“我們需要打造許多新的農具,成立農會組織,讓農民能夠使用到這些新農具,取代以往繁複費力的工作,並且節省大量的工作時間,讓他們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或者能有時間替土地施肥,收集肥料。
農會組織,能夠提供工具,並且教會他們現在最重要的耕作新知。
並且代替官吏來照顧農民,收稅。
如果農業工具種類永遠是那些,我們的生産技術沒有辦法提升,糧食就不會增加。
現在生産的糧食實在是太少了,是單位面積太少,土地在適當的維護之下,再加上農業器械,至少可以增加五倍。”
錢汝君雖然想要放大來說,但是想到皇帝下的命令,可是軍令,必須做到。
皇帝有坑她的想法,並不稀奇。
如果說到土地的最高産量,那錢汝君是找死。
有太多條件,現在沒有辦法做到。
萬一這個地方出了一點什麼狀況,生産力沒有達到,那她的人頭或許就交代了。
雖然皇帝不見得想在這個時候拿到她的人頭,但是錢汝君也不想給皇帝一個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