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海水能夠帶來的水汽那麼旺盛,但是這個地點,基本上只要讓風吹得進來,就能夠冷凝致雨。
至於山的高度,在錢汝君的運算之下,其實也剛剛好。
當然學堂島學生可能在運算的時候會比較保守,就會對能不能夠成雲致雨感到憂心,但是在錢汝君的運算裡面,其實一兩百公尺雖然不會下大雨,但是還是能夠形成細細的雨絲,這些細細的雨絲或許比大雨更能夠讓土地濕潤,並且讓作物成長,甚至不用引水灌溉。
也能夠讓這個地方的草木長得非常的好,而且錢汝君也研究過這裡的地形狀態,如果山上下雨的話,山下就很有可能累積出地下水,而地下水面的出口可能在山地切入平地一百或兩百公尺的地方。
並且會形成兩個出水口,而這些出水口就是他們引水灌溉最好的地方,當然這時候幹旱的土地上是完全沒有這些出水口的痕跡。
學堂島學生這一次的研究,必須要花非常多的時間,甚至這個工程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但是錢汝君可不能夠在這個地方等待,所以在外面視察過地形之後,學堂的學生全部進入了空間。
開始快速的研究,錢汝君讓他們每天能夠在外面實地解決他們的疑惑,然後就進空間快速的研究,因為時間的速度空間能夠節省更多。
當然這種速度會讓地方官員感到非常的快速,甚至超越了神靈的速度,因此對錢汝君學堂島學生提出的方法有點不太信任。
現在第一個工程都還沒有完工,所以錢汝君沒有辦法用實物告訴他們,這些方法基本上是有效的。
就算沒有效果,事後再調整就好,幸好金麥城的水利工程一直在進行,對於金麥城的水利工程,他們還是有點信心的。
金麥城建設,在官員之中傳播的比想象的更遠。
另外一批學堂的學生,在另外一個地方已經集合完畢,錢汝君得趕過去。
錢汝君現在準備把學堂的學生所有集合完畢的,都同時進入學堂島空間,而她自己辛苦一點在這幾個地方飛來飛去。
她引導人才基本上就是已經參與過重大研究的人,對於能把學堂島學生水利新人迅速帶進熟悉的狀態。
因為錢汝君每一場工程都些有些些微差別,所以每個人的方法見解還是不太一樣,例如錢汝君到了一些地方發現,發現這個地方水源非常的豐沛,但是陽光是比較強烈的,所以她學習了坎兒井的方法來製造水源。
因為如果能夠減少蒸發,對於當地的水源量其實是更多的,何況利用的是地下水,如果超過地下水的抽取量,其實對於這個地方是有害的。
幸好人們還沒有想到用馬達來抽水,何況這個地方的水適合開闢多少的田地,錢汝君都有,事先經過規劃。
當然這個規劃不是錢汝君自己做的,而是學堂島學生做的。
錢汝君非常的重視這一點,當然錢汝君的規劃就是如果多餘的水還是排放出去到河流去,因為錢汝君知道,當河流能夠流得越長,能夠供給的土地才會越多,如果在上游都被截斷了,到下游是不會少水,因為他們的雨量往往更多。
反而是上游的水源是比較不足的。
問題是水量的減少會造成一個地方河床淤積。
改變當地的水文,到了最後,如果有大水想要流出去的時候,這些淤積就會造成河水倒流的現象。
錢汝君利用他們在空間裡研究的時間,飛快的用最快的速度飛到另外一個學堂島學生聚集的地方,並且引導他們在不同的環境開始設計水圳工程。
錢汝君知道,他們所設計的水圳工程,可能只有五六百個人投入設計。
但是最終,必須引導,至少一百萬的人來投入水圳建設的工作,只有這樣子才能夠讓水圳在大漢樹立起來。
並且給予更多的人耕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