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住在山裡面的人會比她清楚多了。
後世住在山裡的人可不少。
在大漢敢住在山裡的人可不多。除了底地形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來自於危險。
大漢,山裡野獸的數量比人類多了好幾千倍。在山裡,他們可能是被獵殺者,而不是主動獵殺者。
大部分的人躲到山裡,都是因為躲避戰亂。但他們也不敢單獨住在山裡,而是一群人住在山間的小盆地裡面。
形成一片人為空間。
山上的危險甚至可能會延伸到平地,造成淹水,或者是土石滑落。淹沒平地的村莊。
很多地方的淹水都是山上的水來的太急。
山上的水彙集平地帶來動能動能會沖刷兩岸的土地,在這個過程裡面,水的力量無可阻擋。
如果人類沒有用堅硬的東西阻擋它,很可能土地就會被沖走,而住在土地上的房子就會跟著被沖垮,你是人,就承受了損失。
身處山中就更不用說了,你腳下的地,都可能因為含水量過多,突然失去固體的能量,而液化,直接崩垮。
你防都沒有辦法防,就算你逃命的速度夠快,但是人類要跳起來必須要有反作用力。
土地都已經流失了,怎麼能夠提供給你足夠的反作用力,讓你可以跳開呢?
說起來山中的各種危險都會成倍數,增加水體,帶來的危險更是數不勝數。
山崩土石流這些東西幾乎很難避開水的影響,除非大地帶來另外一種動能,也就是地震,否則大部分的情況之下,這些東西的發生都跟水有關。
即使你身著雨具,又怎麼能避免這些危險呢?
錢汝君知道這時候不能阻止項禦河的創意。因為學生有創意,必須讓他們有發揮出來的空間,否則就會使他的生命構成妨礙。
錢汝君還是很有耐心的聽項禦河說明他的雨具。
對錢汝君來說,項禦河的雨具其實對沒有太新潮的概念。
他使用的概念是改變材料,利用材料。
也就是說尋找著能夠防禦水的衣料。
很多人沒有料想到絲織品,其實是可以防水的,項禦河卻注意到了。
錢汝君曾經注意過絲綢的這一項特殊布料。因為在後世絲綢甚至可以做防彈衣。
透過不同的編織方式絲綢能夠表現出來的質感不同。
可惜在船上項禦河沒有太好好的條件。
因為這裡可沒有專門的紡織娘可以幫他實驗各種不同的織法,而且項禦河也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他是用其他材料來輔助製成防水特殊衣料。
即使是在後世,材料學本身也是科技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讓這個世界的物質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絲綢編織方法的改進其實也是材料學的一部分,這個時代大部分的編制方法都是延續前代而發展出新的一種編制方法,只是為了紋路的需要,讓絲綢變得更美觀。
大量的事物在一百多年內被發明出來。
不是之前的累積不夠多,而是沒有這麼多的人力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