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鑫去哪裡的問題,問皇帝最清楚。畢竟人是皇帝找去的,也應該皇帝負全責。
可惜,皇帝是大忙人,不是想見就能見到。而且見皇帝對錢汝君有風險。有了高洋事件,加上她年紀愈來愈大,她覺得還是少見皇帝為妙。
反正王鑫大叔,幫過皇帝暫時不會有生命危險,而且王鑫大叔去哪裡,現在都會顧著他寶貝徒弟,顧俊。所以找到顧俊,也就能探聽到王鑫的行蹤。
跟王鑫這個大高手不一樣,顧俊現在的人雖然愈變愈高大。但膽子還是小的,對金妙的忠心,無可替代。對他的那片田,也有一種特殊感情。何況,他年紀小,沒什麼本事,不太可能跟著入宮去。
估計沒幾天就會被打發回來。
而王鑫,也不是這麼不負責任的人,有了去處,他應該會回來跟他們說才對。所以早點回家才是正道。
高洋並沒有聽到錢汝君跟皇帝的對話。以為從此脫離皇宮的威脅,海闊天空了。
跟農場裡的宦官和宮女交換一些種植心得,錢汝君沒有再給什麼東西,畢竟樗縣那裡有蕭陽專門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她空手進來,再給什麼,顯得太過突兀。
睡了一覺,就有宦官帶她們出宮了。出宮這種事,宦官的機會總是比宮女多。皇宮雖然大,總比外面的大世界小很多了,但又比這時代的的生活圈要大一些。每一次看著遠去的皇宮,錢汝君都有一種感慨,又得過一劫了。
進皇宮好像是穿越者的優勢,她能不能不要這麼討厭,把握這個優勢呢?她覺得,她得脾氣得改改,要迎難而上。
不知道是不是喝了靈水的關系,還是本事愈大脾氣愈大。她發覺最近幾年,她的脾氣好像從柔和轉向剛硬。
在大漢生活,要遇到這麼多事,這種轉變是好事。但是錢汝君還是喜歡自己平平淡淡的個性,說起來這種個性最沒有特色,但在後世,其實這又是最有特色的個性了。在每個積揚的性格裡,顯得不張揚和柔和的個性,幾乎少見。至少,錢汝君沒有遇到柔和還能有自我堅持的個性。能夠跟她一模一樣的。只是,這種個性,似乎從古自今都不受歡迎。連靈水都想改變她的個性,讓她不禁有點想哭。或許這樣的個性,太不適合做一個領導份子吧!
錢汝君以往見過的領導份子,莫不是剛毅果決的人。柔弱一點的,都活不下去。
可是錢汝君覺得,過剛硬的人生,也會波瀾四起,沖突不斷。或許,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吸口氣,錢汝君振作起來。個性怎麼變都好,她堅持的本心不會變。只是不爭,變成爭罷了,以後每天估計煩心事會變多。不過,以往難道就少了。
離開皇宮,錢汝君又變成忙碌的小蜜蜂,先尋視了她的面攤,看看其它麵食攤點出來了沒。然後準備好她必須準備的材料,至於豬肉的處理,現在已經交給他們了。他們的隊伍,現在有專業廚師加入,足以處理肉品醃製的問題。而新人也在旁邊學著。
看到錢汝君過來,有一個張家廚師走了過來:“酒樓準備好了,準備什麼時候開業?特色餐點是什麼?”
錢家農場的東西,已經答應全部賣給薄慶。所以錢汝君不能私自拿來做酒樓的料理。麵粉這種東西,估計過不多久就會被破解。唯一能超越這個時代的料理,大概只有蛋糕了吧!不然,麵粉一出來,相信大漢百姓的腦袋,自然能想出許多花樣。估計比錢汝君知道的多,畢竟,不夠好吃的,可能沒有留傳到後世。而且人的味口多變。可能當時受歡迎的東西,到後世就沒人要吃了。
錢汝君想到了一樣用量不大的東西,而且能把人的味覺都麻辣掉,讓人吃不出其它東西的味道。於是她伸手從口袋取出空間裡的東西,她存了很多辣椒。因為她的口味並不嗜辣,所以吃的不多。
“我教你們做蛋糕的原理,順便教你們如何做辣菜吧!憑你們的本事,應該能設計出一些辣菜。如果沒辦法,我還能找別人設計。”
錢汝君知道,這個時代的人對辣沒概念,讓人弄了一碗玉米濃湯,還有一點面條之後,把辣椒切碎,放了一些在裡面,嘗過味道後,將碗端給張家廚師們。
張家廚師接過碗和勺子,一人喝了一口。他們品到一種獨特的味道。
但玉米濃湯加上辣椒,老實說,味道並不出色。
“市場裡有人賣剛捕上來的魚吧?麻煩你們去買幾條過來。”錢汝君看幾位張家廚師的表情就知道他們不滿意味道。
並不是有好品質的菜,就一定能組合出美味的味道。烹飪就是一種搭配的技巧。錢汝君知道,辣椒跟水煮魚簡直是絕配。而且,錢汝君準備考驗張家廚師,她準備水煮魚這道菜,她不親自動手,而是交給張家廚師來做。不過,所有的配料,要她來準備。
於是張家廚師趕去市場裡找魚,錢汝君則同樣在外頭溜了一圈,然後回到攤位附近。有了張家廚師加盟,生意明顯得更好了。很明顯張家廚師的廚藝不是這些廚藝初學者能比的。錢汝君只希望他們能快點成長起來。
也不要求他們會的多,只要專精他們負責的一個專案就好了。至於他們以後會不會辭職去當面點師。錢汝君不確定知道,除了用高薪籠絡對方之外,錢汝君也給他們很多吃的福利。這些東西都是外面買不到的。最重要的事,他們在外頭拿到的食材,不會比她好。
他們出去外面做生意,不會有這麼多顧客上門。這小小面點攤,幾乎吸引了長安城十分之一的外食族。
沒用太多時間,張家廚師一人選了一條魚回來。錢汝君也沒有多說話,把調料發給他們,要他們利用調料做出一道美食。誰做得美食最好吃,就會成為酒樓的特色菜。至於蛋糕,外頭沒有糖,是模仿不來的。而加了辣椒的特色菜,外頭估計也學不來。印象中,辣椒似乎也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
對於辣椒這種沒有接觸的食材,張家廚師的確感到極為棘手。幸好,他們喝過放了辣椒的湯,總算對辣椒有點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