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曆所想到的策略涉及到改革與賑濟並舉,是以建立新制度的方式完成賑饑工作。
儘管,賑饑完成的不好,對於大清的統戰階層而言,不是什麼不能容忍的失敗。
但弘曆要想完成的好,也就還是難免要涉及到分配製度的改革,要觸及到損壞權貴官僚的部分利益。
而弘曆也知道,康熙其實是希望後人能勇於革新的,要不然他也不會選雍正接位;
而他的便宜父親雍正,則更是一位繼位後不惜親自下場的改革干將,自然更希望他這個兒子能敢於改革的。
所以,弘曆才決定用改革的方式完成賑饑工作。
至於弘皙想借此打擊異己、公報私仇,弘曆也早已料到,但他對此並不介意。
反正弘皙要打擊的是八爺黨。
何況,他若不支援弘皙這樣做,弘皙也不會支援他藉機改革。
於是,弘曆也就沒有反對,只附和著弘皙:
“大哥哥說的是。”
“那我們先聯名請旨,然後就拿這兩萬石糧食去賑饑,等旨意下來,就著手開展這事。”
弘皙接著說道。
弘曆頷首:“一切聽大哥哥的。”
弘皙見弘曆如此配合,不與他爭主次,對弘曆是越發的滿意,而也就對弘曆更加推心置腹地說:
“以為兄的經驗,這賑饑事,最重要的就是看緊賑饑的糧食進到饑民嘴裡,防止奸猾官吏從中剋扣!”
“所以,看緊出糧與煮粥兩處最重要,出糧這事,就由你弟弟你去看,煮粥由哥哥我去城外去看著!”
“只要你我兄弟,把這兩處看緊,就能防止這裡面的貪汙之事發生。”
“好!”
弘曆答應了下來。
他知道,弘皙讓自己負責監督出糧,其實還是有些不放心自己這個年少的弟弟,怕自己因為經驗不足被奸臣墨吏給坑害,而連累到他,才親自去監督煮粥的事。
這樣的話,自己即便監督出糧監督的不好,他也能透過監督煮粥的事,在最終環節,查出有沒有奸弊情事。
如此,若是出現,戶部實發的兩萬石糧食沒有全部賑濟到饑民的情況,而被康熙詢問原因時,他也就能把鍋甩到自己頭上,說是自己監督出糧沒有監督好。
弘曆對此也沒有爭辯。
因為,他現在要想讓別人相信他的能力,也只能拿事實來證明。
而弘曆沒有爭辯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監督出糧,是在順天府衙的倉廒監督出糧,不用受冷風吹,也不用去問那城外燻人的臭味,能夠待在溫暖如春的室內。
這對於弘曆而言,自然可以在做事的時候,讓身心更為舒服一些。
隨後,弘曆就帶著部分順天府官員一起回了城,往順天府衙而來。
彼時,再次下起雪來。
漫天瓊花飛舞。
弘曆雙手揣袖地坐在車裡,看著被鉛雲籠罩而迷茫渾濁的街道。
沒多久,他就聽見陣陣哭聲傳來,隨後就看見是幾個男丁正抬著一具薄棺,從鉛幕中出現,往城外走去,且正撒著一些紙錢。
只是紙錢不多,很快就被湮沒在鉛幕裡。
“唉,又凍餓死了人。”
“我們這些城內旗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呀,為何朝廷就只賑濟城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