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個人都看得出來。
對於嚴顏與黃忠的任命,意圖很明顯,不僅是把他們從漢中郡摘出去,以達到削弱臨近三輔的漢中郡的軍事力量,同時也是把幾人放到益州其他郡,讓這幾個軍旅出身的官場素人一飛沖天,飽嘗權利帶給他們的衝擊後,讓他們忍不住動些其他心思,用來達到挑動益州內亂的險惡用心。
就比如把黃忠特意任命到益州治所的廣漢郡。
卻在讓他做廣漢校尉的同時,又特意在最後註明,讓他負責廣漢郡的兵事!
要知道,劉焉建言以州牧代刺史,想要達到的目的便是將一州的軍政大權,統統抓在自己的手中,現在這道詔書一下,卻是要從劉焉的手中奪取廣漢郡的兵權。
單單這一句,就絕對是包藏禍心。
只不過嚴顏等人位卑言輕,又早有天子使臣去往益州下達詔書,他們幾人除了奉命率軍回返益州外,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這封詔書對於漢中幾人來說,倒也不算是壞事。
因為黃忠魏延兩人的雄獅校尉和猛虎校尉,雖然早就被劉茂任命過了,但這一次被小皇帝以嘉獎名義冠以名號,意義卻是大不相同的。
好歹都是皇帝親封的名號,自報家門時說上一句“皇帝親封校尉”,那情景,怎麼想怎麼牛叉啊!
三日後。
光熹元年,八月廿八。
少帝劉辯感念此次劫難死傷頗重,又得眾多外地兵馬進京勤王,才重新帶給雒陽安寧,因此改元昭寧,同時改封渤海王劉協為陳留王。
昭寧,卻是期望漢室天下能夠得天昭佑,歲歲安寧之意。
與此同時,照例再次大赦天下,這一年,似乎犯下罪責後哪怕被逮到了,懲罰也得不到施行,天下越來越亂。
至此,十常侍亂雒陽、多路諸侯進京勤王的鬧劇才算終於落下帷幕。
因為董卓後面有不計其數的兵馬絡繹進城,其他幾路兵馬唯恐有失,除執金吾丁原之外,當即各自開拔撤離雒陽。
董卓等到其他幾路兵馬離開,便仗著自己麾下的大隊兵馬,借吳匡攻打何苗之際,收下雒陽城內所有兵權,牢牢掌控了雒陽城。
之後,董卓自封司空,欲要廢少帝立陳留王為帝。
雖然百官都持否定態度,奈何董卓手握重兵,除了尚書盧植和袁紹之外,再無人敢反對。
盧植因此被免職,袁紹則是自己掛印而走,逃往渤海偷偷招募謀臣猛將以待時機。
九月初一。
朝中的百官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董卓強勢把控朝政之下,廢少帝立新帝的謀劃終於得以順利進行。
當天,僅以董卓一人之言,文武百官便只能選擇順從。
陳留王劉協上位稱帝,而少帝劉辯被迫退位,改封為弘農王,皇太后何氏還政於帝。
僅僅持續了幾天的昭寧年號自然被廢除,再次改元永漢。
寓意雖好,卻像是淪為了一個笑話。
這是後話。
……
陽平關。
“主公,甘寧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