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一旁有些焦急。
劉辯正要答應,卻聽劉協突然道:“皇兄,臣弟觀那黃忠與董將軍雖然隸屬不同,兩軍的軍陣卻都很是嚴整,顯得旗鼓相當。不如便把車駕置在兩軍陣中,騎兵在前,步卒在後,如此方可保證皇兄安全無虞。”
光熹元年,八月廿五。
雒陽驚變的詳情終於遍傳天下。
原來,大將軍何進當夜入宮覲見何太后,商議誅殺十常侍之事,不曾想,卻被十常侍偷聽到了談話內容。
這樣謀害自家性命的計較,十常侍聽了還能忍?
於是,等何進走出何太后的寢宮,剛剛出現在去往宮門的道路上,十常侍已然匯聚到一處,命一名何太后的近侍小黃門追上去傳命,假借何太后名義再次召何進回返。
十常侍卻半路殺出來,在嘉德殿前圍住何進。
一番罵戰之後斬殺何進,將他的頭顱丟給宮外的尚書,然後矯詔,任命與他們關係比較親近的原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
袁紹等人這才知道何進已死,因此帶兵殺進宮門,無視了宦官們的拉攏之策,將來不及逃跑的宦官全部殺光。
而宦官們見機不妙,只得裹脅著何太后、少帝劉辯、渤海王劉協,劫持宮內的其他官員從天橋閣道逃向北宮。
但當他們逃到半路時,卻見尚書盧植手持長戈站在閣道的窗下,盧植見到宦官劫持皇帝皇太后,立即仰頭大聲斥責,聲音之中滿是殺氣。
宦官們驚恐害怕,無奈只能放開何太后,何太后這才從視窗跳下天橋,得以在今夜倖免。
只是,此時在皇宮內,汝南袁氏卻在大肆尋找天子,一番苦尋卻找不見,大怒之下袁術下令放火,將無數的宦官屍首連同皇宮一同點燃,將皇家顏面統統化作飛灰。
是夜。
幷州刺史、前將軍董卓,大將軍府門下掾王匡,東郡太守喬瑁,武猛都尉丁原,連同漢中太守劉茂,各自或派麾下得力大將,或是本人親至,率領大軍漫山遍野地散佈在雒陽城四周,找尋天子劉辯的車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最終,前將軍董卓與漢中太守劉茂麾下的嚴顏一同,在芒山腳下找尋到天子車駕,並擒獲十常侍首領張讓,十常侍之一的段珪,以及大小宦官幾百人,除首賊張讓和段珪綁縛回宮另作處理外,其他大小宦官統統就地格殺。
天子劉辯就此起駕,在兩路兵馬的團團護衛之下返回雒陽。
雒陽城內,被宦官劫持的百官也早已被救下送回雒陽,得知天子已經得救,這才心安。
原本與董卓一同率軍護送天子的只有黃忠一部,當董卓發現黃忠竟然只有兩千兵馬時還想反悔,卻又見到緊急趕來的嚴顏與魏延以及他們帶來的三千兵馬,這才不甘心地放棄。
等到天子劉辯返回雒陽城,這才定下心來,對於當天救駕有功的臣子們大肆封賞。
其中董卓因為原本就是幷州刺史加前將軍,在所有前來勤王的隊伍中官階最高,又因前驃騎將軍董重已經身死,便封董卓為驃騎將軍,讓他統御全部勤王兵馬,儘快平復雒陽城的亂勢。
其他各人也有封賞。
王匡拜為河內郡太守,率軍返回河內郡。
喬瑁為兗州刺史並東郡太守,率軍回返兗州。
丁原為執金吾,率軍屯駐雒陽城外,謹防不測。
劉茂為漢中太守並討夷中郎將不變,加封龍亭鄉)侯。
麾下嚴顏遷犍為太守,並裨將軍,用以接任反劉焉被誅殺的任岐。
黃忠為廣漢校尉,加號雄獅校尉,接任謀反的賈龍之職並且明確許可權,屯駐綿竹,轄益州之所廣漢郡的兵事。
魏延為校尉,加號猛虎校尉,返回漢中聽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