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總沒讓蓋倫去志司,他和志司的參謀班子跑到了離司令部所在地60公裡的地方見蓋倫。當然,該帶的材料還是帶了,中國是願意配合聯合國工作的。
“中國軍隊進入朝鮮的總人數是……46萬8872人?”
志願軍參謀長解方點了點頭。
蓋倫:“為了確認你們不是先虛報數字然後再悄悄填實,我需要實地考察中國軍隊,估測人數。”
蓋倫調查一輪,沒發現什麼問題,中國軍隊人數是如實申報的。
現在進入朝鮮的志願軍有1場戰役,比較疲勞,一部分在一線控制局面,一部分在稍靠後點的地方休整。
9兵團打長津湖傷筋動骨,戰役結束後只有26軍繼續南下攻擊,前出至至金剛郡附近。不過在1月初,20、24、27軍陸續結束休整重新出現。這時候東線已不打算越過金剛郡大規模進攻,9兵團現在是24、26軍控制停火分界線,20、27軍在後方把守朝鮮東海岸線。
剛剛“閃”進朝鮮的第3兵團下轄第12、15、60軍,加炮兵第2師,加2個獨立坦克自行火炮團。全蘇械。現在停留在剛進入朝鮮不太遠的地方。
在釜山下飛機的是埃及人阿蔔杜拉迪賽率領的韓方督查小組,1月16日,迪賽下飛機安排了一些工作,讓司機開車在釜山閑逛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釜山碼頭上排列得整整齊齊的“潘興”坦克方陣。
“一共10排,每排40輛!這400輛足夠裝備一個裝甲師再加一個裝甲團了!”迪賽說道,“還沒來得及從碼頭轉運出去,你們要用這些坦克幹什麼,再打一場戰爭嗎?”
陪同的美軍中校參謀莫頓翻翻白眼:“督查先生,您不用管我們用這些坦克幹什麼,它們都是1月14日以前出現在韓國的,我們有齊全的碼頭裝卸記錄可以證明。”
迪賽:“我看,最好你們還是讓這些坦克原路返回去。”
莫頓:“督查先生,這不是停戰條款裡規定的內容。我們拒絕把它運回去。”
迪賽在釜山附近看了幾天,美軍的人數和登記人數相符,就是南朝鮮軍的人數波動誤差)比較大。但讓迪賽看著礙眼的是釜山市以及釜山周圍到處堆積如山的彈藥、物資、還未下發的重武器。
這些重武器包括坦克、重炮、自行高射炮、裝甲車、以及數不清的卡車和吉普車,都是嶄新的,沒下發部隊的。而且調查這些物資進入朝鮮半島的時間,都是在1月14日以前。
初步考察之後,迪賽給聯合國發回了第一版調查報告。
“……朝鮮半島南部的軍隊的軍械、彈藥物資儲備量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如果有必要,聯合國應該不再允許境外向南部輸送彈藥,盡管這在停火協定當中沒有做明確的規定。”
……
1951年1月14日15日)啟動的停火讓全世界以及聯合國都暫時鬆了一口氣。
在吃瓜群眾眼裡,中國和美國,隔著太平洋的兩個大國,莫名其妙打起來了,然後美國輸了個稀裡嘩啦。再然後,雙方居然停火了?
——這一定是因為美國有原子彈。
在一些國際政治和軍事的專業分析人士眼裡,“停火之後會如何?”這個問題産生了不小的分歧意見。
有人認為雙方停火之後應該就會簽署停戰協定或和平協定。也有人認為,這個停火最終會是暫時的,60天之後還會繼續開打,因為四國會議很難最後召開,即便召開,四方恐怕也很難達成一個什麼協議。
不過對中國這一方來說,有一個訊息可能算是好訊息:不只是美國在做著兩手準備。
“根據停火協議以及敵我雙方現在的形勢,我軍從1月15日至3月16日,休整60天時間,是比較有保障的。”
“在休整期間所做的工作與準備工作,有如下幾條:”
“1、迅速恢複交通,加強各種交通工具的修複和提高執行效率,根據後勤計劃屯集物資。加強保障,讓一線每支部隊每名戰士都吃得上熱飯熱菜。”
“2、向指戰員和朝鮮軍民宣傳解釋停火的意義,加強部隊教育尤其是國際主義與和平主義教育,整頓群眾紀律。”
“3、部隊要普遍開展戰評活動,總結經驗,評選英模。各部隊學習戰術,開展練兵運動,針對此前戰役戰鬥的經驗教訓進行認真的總結,並在訓練和練兵中予以實踐。”
“4、向部隊說明對形勢不應做過于樂觀的估計,敵雖遭我三次戰役的打擊,但他們也可在這60天整頓部隊補充兵力,再來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