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之死在大唐帝國中絕對是里程碑式的標記,因為這一刻意味著大唐帝國的民間勢力全面瓦解。
要知道,曾經漢地的武林江湖可是能跟地方官府打擂臺的,從後來抵抗獸人,武林江湖中能拉出來數萬武林‘高手’就能看出來。
雖說這些武林人士不會列陣而戰,但他們的平均戰力可比普通士卒高多了,真要是團結起來跟朝廷對抗,光是打游擊就足夠朝廷頭疼的了。
大唐帝國能如此輕易將漢地武林踏平,主要還得益於漢地多次內亂對武林勢力的削弱,以及獸人這把利刃,殺死了不計其數的武林人士。
現如今大唐境內,就連普通的武館都要被官府嚴格監控,對人數規模乃至附屬產業都有明確規定,防止武館做大。
至於宗門勢力,更是在律法上取締。
所有的武林門派,除非是徹底投靠朝廷的那種,否則都會被打為黑道勢力,是需要嚴厲打擊的。
沒有了江湖勢力,大唐帝國的政令下鄉變得更加容易。
大唐帝國的朝廷正在努力打造一個全天下只有朝廷一支合法武裝力量的世界。
除此之外,大唐帝國還頒佈了禁槍令。
跟原本禁止鎧甲的命令一樣嚴格。
雖說火器已經流行開,但大唐朝廷並沒有放開對鎧甲的禁令。
身穿鐵甲的叛亂分子固然對大唐正規軍沒啥威脅,但對地方保安團的威脅還是很大的,畢竟地方保安團遠沒有富裕到人手一副鎧甲的程度,絕大多數地方保安團計程車卒,都僅僅只有一個罩袍象徵執法者的身份。
武器方面配備的火器也不多。
不過等新的後膛槍被髮明出來,唐軍全面換裝後,地方保安團就能大規模用上火槍了。
時光匆匆,轉眼間,來到了聖武十年!
這十年中,大唐帝國不光徹底消化了新吞併的地盤,還全面列裝了新式後膛槍。
在李察利用上輩子的知識親自指導中,大唐帝國的槍械製造司開發出了成熟的手動栓式步槍。
一次可以裝填五發子彈夾,打一槍拉一下槍栓就能完成退殼上彈的動作,操作十分方便,並且卡殼率超低!
實際上,這款步槍就是李察根據上輩子關於毛瑟步槍的記憶打造出來的。
除此之外,在機關槍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水冷式連發機關槍在聖武八年開始投產,到了聖武十年已經列裝到連排一級的作戰單位。
火炮方面自然也沒有落後,近代的槍炮技術原理都差不多,火炮方面大唐帝國已經全面用榴彈炮取代了發射實心彈的火炮。
說是榴彈炮,但跟李察上輩子的現代陸軍的榴彈炮完全不是一回事,就是直射火炮的炮彈從實心鐵球換成了能爆炸的榴彈而已。
技術含量最高的反倒是曲射的迫擊炮,因為在榴彈技術上的突破,迫擊炮可以說是大唐帝國中,最接近李察上輩子一戰時期水準的武器。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由於大唐帝國將大部分資源和人力都投入到槍炮的研發和量產上,結果大唐帝國的民生科技在這十年裡,愣是沒動彈,剛剛起步的蒸汽機都被用在軍工廠中了……
經過十年的征伐,在聖武十年六月份,大唐帝國的版圖終於將整個南亞印度次大陸吞併。
大唐帝國征服印度次大陸在十年中,總共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十一萬泰坦軍團和護國軍組成的南征軍剛進入印度次大陸的時期,在前期的三年中,印度土邦王朝完全沒將大唐帝國當回事,他們根本沒有聽說過大唐帝國。
看到泰坦軍團中巨魔牛頭人等異族,還以為是北方的原始異類族群入侵。
軍隊雖然多,但也僅僅只是讓印度次大陸北方的土邦王朝不敢野戰而已。
因此,前三年的戰爭唐軍打得十分艱難,印度土邦王朝的蜜汁自信讓他們的軍隊戰鬥時信念都很足,尤其是作為既得利益群體的剎帝利武士,甚至在區域性戰場打出過全軍覆沒的戰績。
嗯,印度土邦的剎帝利武士沒有一人逃跑和投降,全部戰死!
雖然敗了,但能打到這種地步也是非常難得的。
結果,前三年打完,大唐帝國也僅僅滅掉了兩個土邦王朝而已。
泰坦軍團損失三分之一的兵力,護國軍則戰損上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