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日常並不在晚上安排工作的言青川,開啟電腦,準備做一份方案ppt。
可是,做ppt也不是她拿手的事,這麼一想,沮喪勁兒又冒了出來。
找到久遠前平次打包給她的幾套ppt模板,理好思路,將合作背景、方式、權益、商業化方向和推廣運營幾個大塊羅列好,並草擬了幾個名字。
她希望做個好開始,今後能成系列地做下去。
這個希望,也多少帶著焦慮的成分。
純文字工作者,容易耽溺在自我表達、自我陶醉的氛圍裡,容易沒有全域性視野,也不大具備職場野心。讓言青川去考慮業績、專案,和外頭人杯盞socia,著實為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身邊許多原本起點路徑相似的同行,在公眾號最蓬勃的幾年,順利轉型為業界影響力頗響的ko,掙著大把風口上的錢。可言青川知道自己,要每天追著熱點跑,沒日沒夜地熬著寫,放低身段推銷自己直到成為大v的那天,她也沒有這份行動力。
就這麼中不溜地晃著,在一個好平臺做著有點意義、但遠非不可取代的螺絲釘,不管是明星文字,還是文娛專題,都不是雜誌最核心的板塊,她自娛自樂地寫,卻很可能在紙媒惶惶的當下,沒有人捧場著看。
偶爾會為自己的產出不值,那麼用心的文字啊,多少的採訪,多少的觀點,都沒有人知道,但多數時候仗著自己還在寫,也就得過且過了。
周由曾經不留情面地說過,“要不是本地人,看你這幅過了今天不想明日的心態能撐到幾時”。
言青川承認。
能力和心氣不匹配,在焦慮和耽溺交替的情緒裡,繼續碌碌無為下去。
但對著桌面上播放浮動的、青澀單薄的ppt方案,讓言青川有了久違的戰慄感。
像在一灘日趨凝滯的潭裡引入了一方活水,讓原本能一眼到頭的路徑多了些變數,雖然不是多麼有挑戰有絕妙想法的小案子,但就這麼小小地從原本的routine裡跳出一步,都新鮮得不行。又像是被人推開了某扇原本不會被開啟的們,雖然只有一條縫,卻讓她看到了光。
言青川突然想和齊藍說句什麼,拿起手機,又不知道該說句什麼。
謝謝?
可到底在謝什麼呢?
謝謝他對她能力的肯定?謝謝他給她一個這麼好的機會?
太唐突了。
她看著螢幕出神,手指停留在聊天介面上,有一搭沒一搭地上下滑動。
想不到恰好的開場白,言青川索性不糾結,起身走到陽臺紗門近旁,月牙很窄,有好看的弧度。
返身從冰箱裡提溜出來一串葡萄,拿小蘇打湃過洗淨,抱著盆兒,溜溜達達地又坐回電腦前。
手機突然一陣震動,被推著在茶几上呈s形滑出好些距離。
解鎖,彈開,入眼的是張幽藍底色的照片。
一輪下弦月。月光入睡溫柔,清凌凌像層紗,跌落到男人骨骼分明的手拎握的酒杯裡。圓嘟嘟的冰球,該是在杯子裡打了個旋兒。
“和楊梅一道寄來的楊梅酒,廣笙說是去年夏天封釀的。”
“要喜歡,給你裝一瓶。”
喜歡拍封面的女編輯請大家收藏:()拍封面的女編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