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痛苦竟然是讓他奮進的動力,是支撐著他活下去的唯一目標,才豁然醒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要把痛苦變成快樂。
他就開始尋找能把痛苦變成快樂的良方。
每當他閒下來無事可做的時候,他就感覺不到快樂。
所以他一直讓自己忙碌不停,讓自己沒有任何可以感覺到“空閒”的縫隙。
別人以為他是天才。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身處痛苦之中時,唯有忙碌,唯有達成目標的那一瞬間才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滿足,但是什麼是快樂?他早就失去了感覺。
有時候,笑並不代表快樂,笑容只是一個形式。
講真,他曾經還真的研究過那些沒有什麼表情的人,以為那些人是沒有痛苦的,後來他發現,那些人要麼是因為貧窮而導致的無知麻木,要麼就是無力抗爭,要麼就是司空見慣了而波瀾不驚。
“縉村人在那裡祖祖輩輩生活了上千年,被老天爺保護的太好了,每天的生活都是按部就班的。我要是那麼無憂無慮的生活,可能我的表情都是麻木的。”
人生簡簡單單的過,沒有波瀾起伏未必是壞事。
王恩正沉默片刻:“不知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像這些蔬菜瓜果)對於我們來說可以當藥材用,那他們日常生活就以此為糧食,身體是怎麼扛得住的?難道已經具有抗藥性了?嗯,他們的食物還有沒有別的品種?”
張無為道:“有大麥小麥,還有一種穀物看著像高粱米,顏色發黃不發紅,我找了一下資料,沒查到叫什麼,另外他們自己會用糧食釀酒,村裡還有淡水池塘,裡面有好幾個品種的海魚。”
這個訊息才真正具有價值。
在跟大海遠隔千里的漁城,的一個小村子裡,的池塘居然能釣到海魚!
天吶,這是什麼概念?
要是有愛寫故事的人,一定能把這個編成一個神話故事或者令人喜聞樂見的傳說,來個類似濟公傳奇的版本。
“你沒看錯?”王恩正似乎有點不相信,好遺憾:“可惜沒送你們幾條魚。”
要不然就可以解決他的好奇了。
趙寶萱氣呼呼的朝這邊瞪了一眼,小眼神淨是不滿意。
本來是有的!
牛隊長說只要是他們釣起來的都給帶走。
她雖然沒釣起來,可是她在旁邊啊,她是牛隊長說的他們啊,可是他代表她拒絕了!
張無為低頭輕輕扯了一下嘴角,淡淡的說道:“縉村的魚我感覺有問題,我在村裡的舊宅那裡看到過魚的石刻,帶回來只能養著不能烹煮,可能會犯某種忌諱。”
王恩正明白:“是,有些地方的人把水裡的魚奉為神靈,我見過。”
趙寶萱愣了一下,對哦,世界上有好幾個民族的確是有這樣的信仰,還有很多傳說,她怎麼就給忘了呢!
老大為什麼不早點提醒她?
想到這裡,她的小眼神變得有些幽怨,敢怒不敢言,乖乖的去把所有的垃圾都收拾妥當,洗了手等著回家。
王恩正問她:“寶萱餓了沒?”
趙寶萱小聲道:“沒。”
早就餓了,聽到魚的時候就餓了。
張無為問她:“下午摔的那一下,腫的包消了嗎?”
她是沒有痛感的,骨頭斷了都不會喊一聲疼,下午摔了那一下就飆眼淚,是給別人看的。
沒有痛感不代表不會受傷,甚至會因為沒有痛感而忽略掉嚴重性,等到後果出現的時候,再補救就已經來不及了。
他忙著跟賽文核對資料,沒來得及顧及她的感受,她一直鬧小情緒,他都清楚。
奇怪的是他竟然,覺得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