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1月20日法軍空降奠邊府示意圖
奠邊府的濃霧
1953年11月20日清晨,銀白色的霧團彌漫蒸騰,裹住了山巒環抱的奠邊府。
天亮以後不久,一架美製雙引擎c47運輸機自東而來,飛臨奠邊府,在晨霧之上繞著圈子。
奠邊府居民對時而在天空中響起的飛機聲已經習慣,就連駐紮在村鎮裡的越軍第148獨立團的兩個連士兵也安穩如常,按部就班地起床、吃飯、上崗。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飛臨頭頂的這架飛機上竟載著三位法軍將軍:印度支那遠徵軍副總司令皮埃爾·博代中將;印度支那北部戰區空軍司令讓·德紹準將;還有一位,就是直接指揮“海貍行動”的空降兵司令讓·吉爾斯準將。
他們於清晨5時從靠近海防的白梅機場起飛,飛臨奠邊府上空判斷當天的氣候能否實施大規模傘降。這個任務稱得上千鈞之重垂於一發,因為隨著旱季到來,法軍的空中行動太頻繁了,以至捉襟見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湊齊了“海貍行動”所需的飛機。一旦“海貍”落地,許多飛機還得飛回出發地,去執行各自的任務。
機艙內的燈火沒有開啟,博代一次又一次將腕上的手錶湊近嘴邊的香煙,狠狠抽煙,靠那煙頭的亮光觀看時間。吉爾斯則用他的那隻獨眼凝神俯視奠邊府盆地,眼神隨著盆地上的白霧飄來飄去。
經過半小時的觀察和測算,機上的法軍氣象專家判定,奠邊府的霧氣將在上午消散,隨後是好天氣。氣象觀測組組長走到正在眺望窗外的德紹準將身邊彙報,他的聲音幾乎完全被飛機引擎聲淹沒了。
6時52分,機上的無線電用密碼向科尼發出預定訊號:“奠邊府的霧正在散去。”
白梅機場,7時20分。科尼向“海貍行動”的飛行指揮員讓·.尼克上校發出命令:“海貍開始行動。”
一切準備就緒,飛機馬達的巨大轟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
尼克是十天前接到絕密命令,著手準備“海貍行動”的。他面臨的困難太多了,最糟糕的是,他手頭有70架運輸機,可是隻有62個飛行員,而戰役行動卻要他將70架飛機全部投入飛行。其次,屬他指揮的飛機中,還有不少正在寧平、太平地區參加掃蕩越軍第320師的戰鬥。尼克使盡渾身解數,總算調集起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65名飛行員,勉強滿足了戰役需要。
根據尼克的部署,前一階段配屬“海鷗行動”的飛機在19日傍晚飛來白梅機場歸還建制。地勤人員徹夜不眠地進行了檢修和保養,終於保證戰役行動可以按時開始。
清晨5時50分,尼克集合空勤人員發布作戰令:“先生們:你們的任務是,在奠邊府實施空降。全體飛行人員必須全力以赴,我親自領飛。整個行動分兩個波次。第一波次32架飛機也分四隊,從嘉林機場起飛。第一波次由富爾科少校指揮,代號‘黃頭’。第二波次由馬蒂內少校指揮,代號‘紅頭’。我的代號‘得克薩斯’。兩個波次的起飛間隔時間為3分鐘,每隊間隔1分鐘,每個編隊內的飛機起飛間隔10秒鐘。請對好表,必須絕對準時。”
尼克上校仔細地叮囑:“每架飛機起飛前裝滿550加侖汽油。第二波次的飛機還要飛一次,24架運送物資裝備,8架運人。下午再空運一次傘兵,空投物資的時間不得超過20分鐘。”
由於遙遠的奠邊府晨霧不散,法軍機群起飛時間略作延遲,將近8時,飛機陸續起飛。8時15分,整個機群升空編隊,一架接一架朝著覆蓋在綠色叢林中的越西北高原飛去。
由於飛行員和飛機不足,在奠邊府一次只能空投兩個營。吉爾斯準將原打算一次空投三個營,力圖全殲奠邊府的越軍,最好是擒獲第148團團長,現在他感到有些難以如願了。為了獲得最大的戰果,他挑選了兩個最精銳的傘兵營,分別由馬塞爾·比雅爾和讓·佈雷切斯兩位少校率領,他自己則在空中盤旋指揮。
為了讓戰場指揮員明瞭戰役的重要性,19日,遠徵軍副總司令博代將軍親自召見了比雅爾和佈雷切斯。讓兩位營長感到驚訝的是博代在交代任務時那種滿腹狐疑的神情,他在結束談話時說:“戰鬥當然應該成功,但是,如果降落後情況複雜,允許你們酌情處理,務必儲存實力。不管怎麼說,要是明天天氣不好,戰役計劃也就不存在了。”
分手之際,博代將軍竟然脫口而出:“明天怎麼不下雨呀。”
倒是比雅爾和佈雷切斯感到,將軍就該産生在重大戰役的炮火之中,他們滿懷期望要打一個好仗。他們都沒有想到,即將展開的奠邊府空投計劃幾乎在最後一分鐘前還經歷了一連串的遲疑和似乎看不到盡頭的討價還價。
法軍奪取奠邊府
1950分,法軍機群飛臨奠邊府,載著三位將軍的那架飛機在高空盤旋許久,終於等來了自己計程車兵。
此時,奠邊府盆地裡的霧氣全部消散了。10時35分,傘兵空降開始。湛藍的天空中,上千頂白色的降落傘突然綻開,紛紛揚揚,盆地裡的人們全都驚呆了。
越軍西北軍區第148獨立團的第910營有兩個步兵連駐紮在奠邊府,幸運的是這天他們沒有集中在村子中心的營部,而是分別開出村子上操或執行任務,其中一支較大的分隊開往盆地西北部的機場附近,為了阻止法軍利用機場降落,他們已在機場跑道和附近地帶挖掘了1200來個大坑,他們還打算再挖一些。
法軍傘兵剛跳出機艙開啟降落傘,地面的越軍就意識到一場惡戰撲來。指揮員高聲呼喊收攏部隊,命令立即對空射擊。
越軍先發制人,步槍和輕機槍迅速開火。掛在傘下的法軍上尉軍醫安德烈被一顆子彈擊中前額,殞命空中,成了奠邊府戰役中第一個陣亡者。另有一個士兵離機後主傘、備份傘都沒有開啟,“砰”的一聲摔死在地面上。
按照預定計劃,法軍一次空投兩個營,1220人。由比雅爾指揮的一個營降落在盆地中心村落的西北部,收攏後奪取機場;佈雷切斯的營在奠邊府東南降落,切斷越軍南撤的通路,然後兩個營合圍,全殲越軍。兩個降落區在地圖上標記得非常清楚,還起了兩個美麗的名字,西北的叫“娜達莎”,東南的叫“西蒙娜”。結果,比雅爾手下的第4連偏出降落區,落到了盆地的西北頂端,第2連落點偏西南,好在另兩個連準確地跳進了“娜達莎”的胸懷。10時40分,比雅爾收攏了一個連,迅即向越軍逼近。
對於法軍來犯,越軍有所防備,第910營炮兵連的迫擊炮炮口很快對準了“娜達莎”——那裡是理想的空降場。因此比雅爾剛剛收攏兵力就捱了一陣迫擊炮彈,一塊濺起的彈片不偏不倚正好打壞了比雅爾攜帶的無線電報話機。
20分鐘後,分散的法軍聚攏來,從三面包圍一步步向村子裡退去的越軍戰士。
向“西蒙娜”降落的法軍也沒有完全落進預定位置。正在該區域裡的越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搶先控制了南撤通道。
法軍在奠邊府傘降
上午11時,比雅爾喚來中尉阿萊爾,急切地問他:“你的炮火準備好了嗎?”
“炮火準備完畢。”
“那好,趕快向村邊打上10發炮彈。”比雅爾命令。
阿萊爾身邊倒是真的有了一門迫擊炮,可是一時竟沒有找到炮彈。過了一會兒才扛來3發炮彈,立刻打了出去。
挨著了迫擊炮彈的越軍打得很沉著,戰線僵持了。
中午12時15分,法軍的一架小型偵察機飛來,溝通了比雅爾和吉爾斯的聯絡。另一架b26轟炸機隨之趕來在比雅爾的上空盤旋,但是它花了好一會兒才弄清楚越法兩軍的作戰位置,朝著越軍扔下炸彈。[1]
空軍投入戰鬥使越軍陣地上頓時硝煙彌漫。越軍支援不住了,開始向南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