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認叔父,就沒太多講究了。
一般只要與父輩關系特別好,都可以叫叔父。
另外,叔父之稱,可以當做名義上的稱呼,也可以給予實際的好處。
不過漢人重名義,只要同意,一般都會給予實際的幫助。
趙風思考良久,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同意。
畢竟這事來的太突然,讓趙風有點措手不及。
如果同意,那麼劉和以後就是自己的侄子。
而透過此舉,也可以告訴其他諸侯,趙風與劉虞的關系,那是相當好的。
簡直就是親如兄弟!
只有這樣,劉和稱趙風為叔父,才能說的過去。
既然趙風跟劉虞關系那麼好,那麼趙風替劉虞拿回幽州,然後交給劉和,就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簡直是合情合理。
畢竟,目前的大漢,還是劉氏的大漢。
趙風就算以後打下幽州,在幽州牧的人選上,也是要耗費心思的。
冀州讓趙雲來擔任冀州刺史,因為趙雲乃是趙風的親弟,所以別人也不會說什麼。
又有誰,沒有幫助過,自己的親戚朋友。
而到時候如果趙風任命自己的麾下,來擔任幽州刺史、或者幽州牧,那麼肯定會引起波瀾。
雖然公孫瓚、袁紹、袁術都這麼幹過。
但這些人的失敗,或許也跟他們這麼做有關。
後世有一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
公孫瓚、袁紹、袁術,強大的時候,這麼做,看上去好像沒什麼。
但無形中,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在擊敗公孫瓚後,趙風表劉和繼承劉虞幽州牧的位置。
那就沒什麼麻煩了。
就算有,那也是針對劉和的。
考慮到了所謂的好處。
自然也要考慮壞處。
那就是,如果趙風應了劉和的叔父之稱,那劉和稍後請趙風出兵相助時,趙風就沒有太多的藉口推辭了。
這樣的話,原本想讓幷州、冀州,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的方針,就需要進行修改。
當然,就算要出兵幫助劉和,肯定也不是立刻出兵。
所以大致上,也不用修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