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
劉和便帶著兩名隨從,走進了議事廳,然後對趙風行了一揖:“見過趙叔父!”
趙風聽了,差點噴出一口老血。
心裡暗道,這劉和居然比上次還不要臉了。
要知道,當初趙風救援劉和時,劉和還是叫自己趙州牧的。
而且,重點是劉和貌似比自己還要大幾歲。
結果,今天居然叫自己趙叔父!
當然,拋開年齡方面,只從名義上來說。
趙風與劉虞是相同的官職,自然應該是平輩論交。
那麼劉和就有理由叫趙風為趙叔。
而因為上次徐州之行,趙風算是救了劉和一命。
所以劉和願意更進一步,這才叫趙風叔父。
當然,這也是名義上的叫法。
就說明劉和願意把趙風,當成父輩來看待。
畢竟按照現在的宗族叫法。
只有劉虞弟弟的弟弟,劉和才需要稱呼叔父。
如果是劉虞的弟弟,劉和就是稱呼仲父。
簡單說,就是如果趙風同意,以後趙風就完全可以把劉和,培養成幽州牧。
而且劉和還需要言聽計從。
因為從輩分上來說,劉和只是趙風的侄子輩。
雖然這個侄子,年齡比趙風還大。
但對於漢代來說,這是非常正常的,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別說漢代了,就連後世,因為輩分問題,有一個比自己大的侄子,也是大有人在的,只是相對來說,比較難遇到罷了。
不過劉和雖然不要臉,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比較劉和需要尋求外力,來幫助他。
而且,這必然是劉虞的舊部,給劉和出的主意。
話說回來,為了尋求類似的幫助,別說認叔父了,認個義父,也不算奇怪。
比如大名鼎鼎的呂布,就認了兩個義父。
還有,趙風有映像,袁術也想收孫策為義子,只是孫策沒答應罷了。
要知道,這年代的義子,可不只是名義上的認個兒子。
義子也要入宗族族譜的,而且義子也擁有繼承權。
當然,這個需要雙方同意,不是你願意認,對方就願意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