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這邊有人秘密彙報過程,而她身邊自然有暗地裡更偏向壽王李瑁的,武惠妃再牛,將來也不會是皇帝,一旦李瑁成功當上太子,那才是更值得巴結的存在,是以也不管武惠妃如何警告,轉過頭私下裡就給告訴了李瑁。
李瑁:這尼瑪,我這是要被綠慘了?
大梁,蓬萊海邊。
周少瑜佇立不動遠眺大海,思索著關於此行大唐的所有。
思來想去,固然認為自己很多方面選擇有所不對,但最終結果基本不會有太大改變,即便讓楊玉環真鍾情於自己,可仍舊架不住李隆基的威脅。
除非從一開始,周少瑜就直接了當的將人擄走遠走高飛,不然的話結果都差不離,都是被李隆基相要挾逼迫楊玉環留下。
可誰讓周少瑜後來覺得直接擄人什麼的太LOW了呢?得,現在到好,追悔莫及。
當然了,還不算完全的失敗,仍舊還有機會。那一彈弓準確命中,具體傷情如何自是不知,想來是不會太輕的。至少今歲拖延過去不是問題,換言之,也就是在武惠妃離世之前,楊玉環暫且還算安全。
武惠妃會如何做還不好說,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此刻卻還有另一條路子可走。
那便是壽王李瑁。
如今仰仗著武惠妃尚在,李瑁還是有幾分底氣的,還不至於那麼廢。可至多也就是多幾分底氣罷了,真讓他與李隆基抗衡,那是白日做夢,再說了,這和螳臂擋車一般,送死不說,還無甚作用。
所以得另闢蹊蹺。
真實歷史上到底發生過什麼周少瑜也不清楚,至少記載當中是無甚反抗的。想想也是自然,那時候武惠妃早就離世,太子也定下了李亨,單憑已經失去爭奪太子機會身邊沒有過多助力的李瑁,想要反抗也要想想自己承受不承受的住。
然而現在卻不同,還是那句話,武惠妃還活著!武惠妃活著,意味著李瑁身邊有一群文武在支援李瑁,最明顯的人物便是李林甫了。
固然仍舊無法讓李瑁直接反抗,但若是另闢蹊蹺呢?
除了有特殊癖好,基本上大多男人都不會喜歡腦袋被綠吧,而且要綠他的人還是……嗯嗯,大夥都懂。
站在李瑁的位置上,必然是痛苦的,卻也是無解的,因為萬萬沒可能直接和李隆基硬鋼。可是真真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尚有幾分底氣的李瑁怕是也不會這麼輕易甘心吧。
那麼如何操作利用這一點搞點事情出來,就很值得思索了。
搖搖頭,轉身邁步進入了蓬萊城,此行大唐去的時間不短,大梁這邊也過去了個把月,但是出海討匪的高玉瑤仍舊還未率軍趕回,不過軍情機密,卻不是那般輕易打聽的到,也是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
“莫不是出事了?”周少瑜暗暗猜測,不然的話不應該會去這麼久才對,高玉瑤這才第一次帶領海軍,更多的是見識,為彰顯其身,對手肯定不會選擇太強的,理應不會去這麼久,早該凱旋而歸了。
事實證明,周少瑜想多了,高玉瑤好著呢,除卻最初那幾日無法適應上吐下瀉之外,要強的高玉瑤強忍著也總算撐了過去適應下來,光這兒就耗費了差不多十來天。
隨後巡查觀摩演練再耗費幾天,這就已經比預定的出海計劃要晚了。
而高玉瑤在出海之後,再次更改了作戰計劃,圍而不打。
高玉瑤不懂海戰,連陸戰都是一步步慢慢熟悉的。但這不妨礙高玉瑤對於大局的思考。
此次要征討的島嶼,其海盜數量大約在一千上下,當然了,大多數乃是海盜家屬,實際上真正的海盜也就是二三百人。
高玉瑤以兩萬海軍去打這麼一個小勢力,沒可能會失敗。所以結局從一開始就已經定下,誰都沒壓力。高玉瑤也是如此,但是她會思考到更多。
此島嶼距離較近且實力很弱,自然可以打完就走,絲毫不耽擱,但是其他的呢?
根據上報的情況來看,青州往東倭一線的貿易路線海盜眾多,到時候少不得要多番征討才是。那麼這時候,就需要考慮另外一點,那便是遠洋作戰能力。
莫看新組建的海軍迄今為止還未有敗績,但這是憑藉碾壓的實力以及近海作戰。
那麼假設一下,遠海有一處島嶼,島上海盜眾多,一時之間難以攻下,且島上糧食儲備充足,足可用度數年,那麼這時候該怎麼辦?
退兵?那不是白來了,人家該出海搶劫繼續出海?
不退?人家有海盜有儲備,可以堅守,但作為遠洋進攻一方,如何持久?
於是藉此機會,高玉瑤開始指揮排程,對島嶼圍而不打,即便島上海盜心慌慌的遣人過來投降也據不答應,而是慢悠悠的進行遠洋物資補給方案,以及研究將士對於長期居於海上的作戰影響。
高玉瑤自知陸軍還好,往後有的是帶兵成長的機會,但海軍,機會便是要少的多,作為大梁的權力核心,沒可能總有機會漂泊海上,所以藉此機會進一步加深對海軍的瞭解以便將來佈局才是正解。
天賦,聰慧,努力,誰也不知道,高玉瑤到底會成長到何等境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