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如此強勢的李隆基著實叫人意外,完全超出了周少瑜所預想,但實際上李隆基不知道的是,真正能左右結局的人,其實並不是他。
但凡只要楊玉環應下聲來,周少瑜隨時都能帶著妹子們在這眾目睽睽的包圍圈下離開,那時候李隆基就算再強勢也沒用。
然而問題就在於,李隆基把握住了楊玉環的命脈,並以此相要挾。
如果真要仔細去思考,他其實並不見得能將楊家怎麼樣。
此楊家可不是什麼尋常的楊家,哪怕再比不上當初,作為大家世族的存在,弘農楊氏絕非隨意可欺。此外,便是立場的問題。
假設楊家當真犯了什麼天大的錯誤,而後李隆基借題發揮狠狠懲之,那沒話說,那是罪有應得。然而即便如此,各大世家也絕不會坐視楊家被徹底滅掉,這很好理解,對世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家族長久的傳承。如果是他自身逐漸凋零沒落,那怪不得別人,可若是有人要斷其傳承,基本會共同敵視之。
尤其是,下手的還是皇帝這麼敏感的存在。
犯了錯要懲罰,可以,但若是過了火,難免會讓這些世家多想,今日可以對此氏族如此,那麼將來呢?會不會也對他們趁機下死手。更莫說還是這種因為女人幾乎無理取鬧的由頭,只會更加引起反對。
也就是現在好歹是唐朝,各大世家雖然對皇帝此制衡很大,可到底並非是兩晉南北朝什麼的時期,不然的話信不信分分鐘造反給你看?
是以綜上所述,李隆基即便有所記恨要報復楊家,也只能收斂著慢慢來,不敢太過隨意,而楊家傳承千年,又怎麼會說滅就滅,你看隋末楊家楊玄感都起兵造反了,即便最終失敗,這楊家不是還好好的立在這兒麼。
說到底李隆基已經老了,再打壓又能打壓多少年,熬過去就妥妥的了。
然而這些到底只是理智上的分析,且莫說楊玉環此刻是否能夠冷靜理智的思考,即便是能,以她切身的立場,也是萬萬不敢隨意賭的,畢竟稍有差錯,她就會成為楊家的罪人。
且真論起來,周少瑜與楊玉環逐漸相熟,卻也僅此而已。楊玉環一直心有鬱結,且一直將自己視作人妻,各方剋制之下,至多也就是將周少瑜當做較好一些的好友,哪怕周少瑜鋪墊了那麼多,也沒可能真到完全無條件相信的地步,沒可能這時候周少瑜說一句楊家不會有事就能真當作沒事。
莫說這些了,實際上就是楊玉環到底是如何真實性子,周少瑜也還未完全感受出來,在李隆基的陰影籠罩之下,大多時候都是一臉憂愁,又如何有興致表現其他。
自覺渺小無力的楊玉環此刻主動站了出來,面對著關乎她自己人生命運的選擇,淒涼一笑,而後一聲不發,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默默的走入道觀消失不見。
周少瑜沒有阻攔,這時候再怎麼阻攔都沒有用,短時間內肯定是沒辦法勸動的。然而就這麼罷手了?
哈,怎麼可能!別以為他就沒脾氣,惱火著呢!
低語了幾句,隨後妲己儘可能的發揮自己能力,儘量多控制一些人爭取時間。不過妲己的能力雖然玄妙,可總歸不適合這種人多的時候。魅力再大,那也得人家看的清楚你才行啊,不然就模模糊糊一個人影,憑啥就被你魅I惑了。
也就是李隆基並沒有示意放箭殺無赦,不然的話,周少瑜也只能第一時間帶著妹子開溜,更別說什麼魅I惑不魅I惑的了,所以帶著妲己上戰場什麼的,想都別想,不合適。
仍舊受到控制的大抵也就是二三百餘人,人數可謂絕對劣勢,但周少瑜此刻並非是要打贏,而是有別的目的。
得到周少瑜的指令,妲己毫不猶豫的出聲發令,二三百人丟下手中兵刃,卻是單拿著盾牌一股腦的向著一個方向衝去,看起來似乎是準備衝破一條出路突圍而出,之所以不用兵刃也是不忍殺傷?
不管如何,眾人的視線與注意的確被轉移了,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是準備逃跑。
然而就在這時候,周少瑜猛然一轉身,好端端的手裡卻多出了一副彈弓!
還沒反應過來呢,只聽一聲痛苦到極致的慘叫傳出,扭頭一看,嘶……!!!
只見李隆基正捂著某緊要部位,臉色煞白倒地繼續哀嚎!
該!讓你那麼霸氣側漏站在前頭,不是給咱偷襲機會麼?莫要以為哥放棄了,暫且先讓你養養身子,回頭哥再回來。周少瑜心中一哼,白芒一閃,帶著自家妹子暫且先回。
對於方才的舉動,周少瑜半分壓力也無,就算因此李隆基被徹底廢掉又如何,雖說李隆基子女眾多,但這時候基本都已經生出來了,所以壓根不怕到時候哪個皇子公主因此沒了蹤跡。
即便沒廢掉,被強力彈弓這麼一發命中,不歇上幾個月才能用就不信了!
好吧,臨時想出這法子真真也是夠絕的。不過也是沒法子的法子了,不然的話,除非死心放棄。但凡還想繼續嘗試勾搭走楊玉環,那就必須保證楊玉環不被李隆基動彈,那麼,索性廢掉好了。
此外,還是得暫且依仗武惠妃的牽制,固然某些時候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到底楊玉環還是她兒媳,之所以一直未吭聲,那是因為李隆基暫且還有有過實質上的行動,可現在李隆基幾乎等於當眾表態,這若是還能忍住不說上就施加點壓力,那也太不對頭了。
大唐,長安,太極宮。
李隆基精疲力竭的哀嚎到了半夜才看看睡著,饒是如此,睡夢中也冷汗連連睡不安穩。至於狀態,卻是出乎周少瑜的意外,處於半廢半不廢的狀態,額……總之,受傷還是比較嚴重的,想要完全痊癒,沒有數月時間怕是不行,而即便痊癒,其中有一顆也……
咳咳咳,懂就行。
今日之事,自然下達了封口令,沒誰敢亂嚼舌頭,畢竟是皇帝陛下丟了大臉了,真將事情傳開,怕是都要受到牽連一個都跑不了。
然而該知道的人仍舊還是會知道,壓根瞞不住,比如說,武惠妃。
作為枕邊人,自家男人發生這麼大的事怎麼可能不知道,更何況李隆基的狗腿子李林甫和她乃是同盟,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武惠妃想要李瑁當太子那是為了自家兒子,而李林甫想要李瑁當太子那是為了將來的從龍之功繼續獨攬大權。
面對這麼個事兒,武惠妃也是頭疼的厲害,一時半會不知該如何抉擇。一方面惱怒李隆基的貪心,都那麼多美人了,幹嘛非得看中楊玉環?這下可好,自己差點沒搭進去。而另一方面也是對楊玉環極其不滿。
古人麼,總歸很多時候都習慣性的將問題怪罪於女子身上,哪怕其自身本就是女子。武惠妃也不例外,此刻大抵就是認為楊玉環是個紅顏禍水的存在,早知如此,當初何必讓李瑁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