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京師。
上午十時,歐陽朔在禦書房,召見剛從歐洲回來的帝塵。
此番歐洲之行,帝塵一邊權當散心,一邊協助帝國,跟歐洲六大王朝建立起脆弱的對話機制,總算打破彼此的隔閡。
回應最積極的,卻是此前跟大夏基本沒什麼交集的日耳曼王朝。
歐陽朔當然明白其中緣由,隨著北美大戰開啟,白銀之手跟湛藍徽章正式撕破臉,白銀之手陣營五大王朝,圍剿日耳曼王朝的形勢,已經漸漸明朗。
這一場決定歐洲命運的大戰,隨時都可能爆發。
處於劣勢的日耳曼王朝,自然希望尋求新的盟友,放眼全球,有能力介入歐洲戰場的,唯有大夏。
面對日耳曼王朝的訴求,歐陽朔卻不置可否。
在湛藍徽章開出足夠的價碼之前,歐陽朔是無異介入歐洲戰場的。
“收拾一下,去造訪一下楓葉王朝跟瑪雅王朝。”歐陽朔道。
帝塵不解,“楓葉王朝?”
楓葉王朝面臨道森王朝入侵,覆滅只是時間問題,此時造訪楓葉王朝,意義何在?難不成,還要派兵援助楓葉王朝不成。
“不錯。告訴楓葉王朝,只要他們出的起價格,燧發槍跟最新火炮,大夏都可出售,而且數量管夠。”歐陽朔悠悠說道。
隨著熱武器在戰爭中逐漸成為主角,王朝之工業基礎,往往成了戰場角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畢竟燧發槍跟火炮,包括彈藥,都是消耗品。
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製造出足夠數量的槍支彈藥。楓葉王朝人口太少,在這方面,顯然比不過道森王朝。
戰場一旦進入僵持階段,楓葉王朝很可能就會因後繼乏力,而抵擋不住。
但大夏不同。
作為全球最早一批開啟工業化的王朝,兼且地大物博,人才儲備雄厚,燧發槍跟火炮已經實現流水化生産。
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大夏還有餘力對外出售槍支彈藥。
反過來,對外出售熱武器,在大發戰爭財的同時,又能促進申城、鎮海城等新一批城池的工業化,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等於是說,大夏在用別人的錢,發展自身的城池,一舉兩得。
這樣的情景,倒跟二戰時的美國有點像,因著本土遠離主戰場,國內開足馬力,加大對軍工産業的投入,成了歐洲諸國最大的債主。
戰後,美國也成了工業化最發達的國家。
眼下之大夏,本土安寧,周圍又無大敵,跟歷史上的美國何其相似。
這一次,歐陽朔要做世界大戰背後的大贏家。
除了大戰略上的考量,對楓葉王朝跟瑪雅王朝出售熱武器,讓道森王朝陷在北美戰場,也符合大夏的利益,有利於大夏在全球的佈局。
帝塵聽完,沉默許久。
他這才知道,在戰略眼光上,兩人有多大差距。
有些人,是天生的領袖人物,目光高遠,不是說出身世家,從小接受精英教育,就一定能站上巔峰。
精英教育,也只是給了一個相對更高的起點,而非終點。
此時的歐陽朔,卻已站上終點,再往後俯瞰,無論是世家精英,還是平民豪傑,對歐陽朔而言,其實都已沒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