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為帝國鎮守好北境,治理好北境,是歐陽朔對攻城獅的一個考驗,治理的好,攻城獅未來可更上一層樓;治理不好,就別怪歐陽朔不顧念舊情。
西疆都護府則在西康行省跟西海行省的基礎上,併入新設立的西疆行省,統合帝國西境。
如此也就意味著,壓在西疆都護碔砆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西疆都護府下瞎的三大行省,分別對應羌族、吐蕃族以及蒙古族,兼且地理位置特殊,發展滯後,想要治理好,殊為不易。
……
處置完蒙古帝國,擺在歐陽朔面前的,是一個更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安置一百二十萬“消耗軍”以及近六十萬蒙古騎兵戰俘。
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全部裁撤。
但這也是最愚蠢,而且是最費錢的一種辦法,根本上不了臺面。
尤其是那六十萬蒙古騎兵,雖然投降,可依然桀驁不馴,如果放他們回家,未來必定成為帝國治理北疆的心腹大患。
因此,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將其約束住,以磨去其銳氣。
為了此事,歐陽朔跟資政閣、樞密院以及軍機處,反複醞釀,從帝國戰略全域性出發,結合區域發展需要,終於定下一個組合方案。
其一,補齊南美兵團。
戰狼統領的南美兵團,目前僅兩個軍團,歐陽朔決定,從一百二十萬倖存的“消耗軍”中,挑選精銳,補充進南美兵團。
理所當然的,南美兵團擢升為南美軍,仍然由戰狼出來集團軍統領。
與此同時,為了加強南美軍的力量,歐陽朔還特意將大唐猛將尉遲敬德,調到南美軍,出任第三軍團的軍團長一職。
其二,組建南亞軍。
南亞軍是一支新設立的集團軍,也是帝國丟擲裁軍方案之後,新增的第一支集團軍。從名字就可得知,南亞軍,是為將來帝國徵戰天竺準備的。
不出意外的話,帝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再擴軍了。
南亞軍統領,由禁衛軍第四軍團軍團長,絕世猛將,武衛將軍惡來升任。鑒於集團軍統領一職越發稀缺,這也算是歐陽朔對惡來這員老將的補償。
惡來空缺出來的軍團長職務,由禁衛軍直屬鐵甲獸騎兵師團的師團長山柱升任。此輪裁軍,禁衛軍將不再保留直屬鐵甲獸騎兵師團獨立編制。
山柱“下崗”,正好升任軍團長,完成禁衛軍內部的一次更替。
除此之外,大唐猛將程咬金也被調入南亞軍,出任第一軍團軍團長一職。
其三,組建三大建設兵團。
未來,帝國如果想進擊北面的羅曼諾夫王朝,就必須立足於北原行省,想攻打西面的波斯帝國,就必須立足於西疆行省。
同樣的道理,想攻克西南的天竺,就必須立足西康行省。
如果這三大邊疆行省,無法獨自為大軍提供強有力的糧草物資支援,靠從中原超長距離運輸糧草的話,基本就不可能取勝。
真要開戰,怕是會因糧草不濟,而自取其辱。
如果鐵了心從中原運輸糧草,那麼一場大戰,可能就會將帝國拖垮。
正是如此,加大對三大行省的開發力度,大規模屯墾戍邊,比組建任何一支集團軍,都更為重要,也是帝國未來在亞洲擴張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