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旺榮兄弟戰前很自信,可真跟蒙古鐵騎打起來,才知道何為被騎兵支配的恐怖,木華黎跟拖雷兩部,猶如兩柄尖刀,狠狠刺入西夏腹部。
四十萬騎兵,足以稱得上是鋪天蓋地。
深悉不善攻城的蒙古鐵騎,繞過坐落在邊境不遠處的西夏都城——興慶府,一路南下,馳騁在西夏境內,掀起一陣高過一陣的恐懼。
屠村、屠鎮、屠城……
為了散播恐懼,蒙古鐵騎無所不用其極。
就算以羌民之彪悍,面對此等瘋狂屠殺,也是漸次膽寒,哀鴻遍野,村落被燒成平地,城池被洗劫一空,黑煙彌漫,屍橫遍野。
可憐西夏百姓,繼天災之後,又遭人禍。
只是天災易躲,人禍難扛,那些好不容易熬過蝗災,以無上之堅韌,收拾心情,東拼西湊,好不容易借到過冬口糧的百姓,慘遭屠戮。
世情之悲涼,莫過於此。
亂世之中,百姓如芻狗,任人宰割。西夏想偏安一隅,卻被這亂世推到戰爭前沿,根本無法獨善其身。
浩浩亂世,不進則死,何來淨土。
蒙古人的心思很簡單,“西夏不是心疼糧食嗎?那就幹掉吃糧食的人。”
四十萬蒙古騎兵根本就不集中在一處,而是像撒網一樣,四散開來,就像一滴水,融入西夏這潭水池之中,藉此散播恐懼。
西夏皇帝李元昊臉色鐵青,給野利旺榮兄弟下達死命令,要求大軍務必攔截住蒙古鐵騎,尋求跟敵軍主力決戰之良機,逆轉戰局。
野利旺榮兄弟也是沙場大將,既然在陛下面前誇下海口,哪敢不盡死力;眼見家國淪陷,家人遭難,西夏軍將士也是義憤填膺。
如此,哀兵必勝。
十一月二十八日,經過精心策劃,西夏左右兩路大軍終於在西南地區,成功堵住木華黎部,在茫茫荒野上,展開一場大會戰。
這一戰,打出了西夏軍的風采。
雖然木華黎是一等一的猛將,蒙古鐵騎也是僅次於大夏鐵騎的存在,但是面對拼死一戰的西夏軍,還是被打的節節敗退。
可就在西夏軍準備對木華黎部展開最後的圍剿時,都城興慶府突然傳來急報,說拖雷部已經在逼近都城,傳令大軍火速回援。
如此,功虧一簣。
蒙古鐵騎不愧是玩大迂迴戰術的高手,針對西夏軍急於尋求決戰的弱點,以木華黎部為餌,吸引西夏軍主力。
潛伏的拖雷部,則悄悄集合起來,如神兵天降一般,突襲興慶府。
一時間,都城告急。
西夏軍頓時陷入左右為難之境地,倘若此時撤軍,回援都城,白白浪費圍剿敵軍的大好機會不說,還可能被木華黎部追上反咬一口。
可倘若不救援,則都城危矣。
就算蒙古鐵騎不擅長攻城,可興慶府只有不到五萬守軍,時間一長,必定會被蒙古大軍殺進城中。
如此,王國危矣。
……
興慶府,王宮。
眼見拖雷大軍向都城殺來,西夏軍主力又被拖在西南戰場,李元昊急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他這才意識到,蒙古人的胃口何其之大。
“這是要滅我西夏啊。”李元昊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