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兒的修煉天賦並不下餘歐陽朔,未來在希望星球,未嘗不能闖出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來,成就一段足以跟歐陽朔媲美的人生傳奇。
望著眼前的燦爛少女,歐陽朔突然想到了蓋亞。
“或許,這是最好的選擇吧!”
歐陽朔抬頭望天,似乎要穿透迷霧,望見那神秘莫測的所在。
……
九月十一日,夏宮。
肅穆的禦書房內,法家鉅子、西南大學堂法學院院正韓非子,內政大臣衛鞅,內政副大臣狄仁傑以及大夏高階法學顧問等人,一一在列。
在歐陽朔明確百態,大夏以法為治國根本之後,整個法家都沸騰起來。
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歐陽朔召見諸大臣,共同議事。既然確立法為治國之根本,就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而不是流於表面。
歐陽朔是位雷厲風行的君主,說做就做。
“《大夏法典》是大夏依法治國之根本,本王不說,諸位也能明白其地位。但是在《大夏法典》之外的其他細分領域,法還是空白,急需填補。”
衛鞅等人聽了,深以為然。
《大夏法典》就像一部總綱,雖然也保羅永珍,主要還是總覽全域性,對一些具體的案件,內政官吏在審議時,還會遇到難題。
這就要求制定相應的細分法典。
歐陽朔說道:“其他領域可暫且擱置,但是有三部法典最是刻不容緩,需要提上內政院的日程,盡快制定完善,並且頒行於天下。”
“請王上吩咐!”
“《民法典》、《商法典》以及《刑法典》,此三部法典囊括民事糾紛、商業糾紛以及刑事案件,跟百姓生活其其相關,當盡早制定。”
衛鞅一聽,立即瞭然。
作為內政大臣,主管王朝律法與監察,衛鞅這位法家門徒這兩年可沒少跟大夏法律顧問打交道。
《大夏法典》的制定,就是雙方一次成功的合作案例。
眼下之衛鞅,早已不是秦國之衛鞅,而是順應時代變化,深耕法律領域,博聞強識。如果放在聯邦,怕也能當一名大法官。
衛鞅的成功蛻變,可看作大夏重臣轉變的一個縮影。
對於如何構建大夏法典體系,衛鞅心中已經有一個大致框架,只是王上不主動提及,他也不好主動說。
王上提的三大法典,跟衛鞅所想,簡直不謀而合。
因為早有研究,衛鞅顯得信心十足,道:“還請王上放心,三個月之內,內政院就能拿出初稿,供王上審議。”
歐陽朔點頭一笑。
衛鞅就是衛鞅,即便身居高位,依然銳氣十足,做事雷厲風行,偏偏又行事縝密,思維開闊,鐵面無私。
也就難怪王朝諸臣工,會對這位內政大臣畏之如虎了。
就連擔任內政院監察署長的鐵麵包拯,在衛鞅這位上司面前也表現的極為“乖巧”,對衛鞅那是死心塌地的佩服。
“那本王就拭目以待了!”
歐陽朔也期待著,大夏迎來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