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大雜燴!”
歐陽朔下了這麼一個結論。在文官前首,歐陽朔見到了那位臭名昭著的禮部尚書錢謙益,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此人不死,歐陽朔枉來一趟了。
接下來,歐陽朔跟弘光帝之間的奏對,看似波瀾不驚,實則讓一眾大臣聽了心潮起伏,面面相覷。
歐陽朔承認弘光帝的正統,也願意維護以及捍衛這個正統,使麾下二十萬異人軍團,成為弘光帝對抗江北四鎮的最大籌碼。
這便是歐陽朔的高明之處了。
南明政權更疊頻繁,互相傾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權威,統攝四方,這才給了其他宵小之輩可供發揮的空間。
倘若歐陽朔一上來,就照搬安史之亂或者崖山之戰的做法,或行廢立之事,或將弘光帝晾在一邊,另起爐灶,只會加劇內部傾軋,於事無補。
有句古話說的好,“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歐陽朔只有先穩住弘光帝,將其捧的高高的,才能實現自身的戰略意圖。他這麼做還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弘光帝雖無甚雄才武略,總算不是一個蠢人。
果然,收到歐陽朔的“效忠”,弘光帝龍顏大悅,立即投桃報李,直接敕封歐陽朔為南明攝政王,掌管百官。
鳳囚凰見了,只有嘆服。
……
覲見之後,朝廷敕封歐陽朔為攝政王的訊息就傳遍大江南北。
“這到有趣了!”
大清有個攝政王多爾袞,南明有個攝政王異人歐陽朔,兩者之間的對抗,不知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就在各路軍閥以為,新上任的攝政王會來一場“新官上任三把火”,燒一燒江北四鎮,或者整頓一下朝局時,歐陽朔卻毫無動靜。
弘光帝賜予歐陽朔的府邸門口,停了一排排馬車,都是趕著來拜見攝政王的,其中既有真心報國之士,也有像錢謙益這樣的投機之人。
可不管是誰,統統吃了閉門羹。
守衛府邸的神武衛身上散發出來的兇悍之氣,以及隱隱流露出的殺伐跟血腥味,讓來訪者望而卻步,沒人敢放肆。
這讓小心以對的高傑以及黃得功等軍閥更加惴惴不安,以為攝政王這是在憋大招,準備將他們一網打盡呢。
不怪高傑等人如此緊張,歐陽朔的這個攝政王可不是尋常之人,其權威也不來自弘光帝的敕封,而是來自他身後的二十萬大軍。
雖然不知戰力如何,可僅憑其鼎盛軍容,就足以讓人心中發怵。面對這樣一位對手,高傑等人怎能不小心。
就在外界猜測不斷時,在府邸之中,歐陽朔主持召開軍務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