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之戰就是一個明證。五十萬大理禁軍只打了一天就被打掉二十萬,雖然有韓信有意為之的因素,也足可說明禁軍之差強人意。
唯有像大秦、大漢以及大唐那樣,在帝王入駐之後,利用名將對禁軍進行一次重塑,最好再能經歷戰爭磨礪,才能淬煉成一支真正的強軍。
不管怎麼說,禁軍的根子是好的,士卒資質也都是上上之選。
具體到大理,一則段正淳入駐大理不久,二則大理本就缺乏名將,帶出來的禁軍自然就差強人意。
對於如何整編軍隊,杜如晦這位軍務大臣也算是經驗豐富了,回道:“樞密院建議將八十萬禁軍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精編為正規軍,一部分整編為城防部隊,最後一部分安排轉業。”
“城防部隊?”這可是新提法。
“樞密院以為,對于都城以及前王城等超大城池,僅靠衙役維持治安,無法應對大型突發暴力事件,有必要配備一支城防部隊,拱衛城池安全。”
杜如晦的表述倒是跟聯邦武裝警察部隊類似,只是還不全,想了一下,歐陽朔說道:“城防部隊的叫法不妥,還是叫警備部隊,其職責應該包括內衛、黃金、森林、水利、交通、警衛、邊防以及消防等等。”
“警備部隊不歸軍機處指揮,而是由樞密院跟地方衙門雙重領導。縣城及以上城池,按照實際需求,都應該配備相應的警備部隊。”
這一下說的杜如晦有些蒙圈。
按王上之意,每座城池都配備的話,需要的警備部隊將是海量。
更關鍵的是,警備部隊的每一項職責都跟衙門機構掛鈎,包括但不限於治安署、四海錢莊、林業司、水利司、稅務署等等,需要樞密院一一協調。
歐陽朔見此,對姜尚說道:“此事就由內閣跟樞密院共同負責,擬定出一個詳細的規章制度出來,再予以實施,不要搞出什麼亂子來。”
“老臣領旨!”
如此龐大的協調量,也唯有內閣能勝任。好在姜尚是個不怕麻煩的,笑著說道:“老臣建議可先以都城為試點,先試先行。落地之後,再擴充套件至行省治所一級,進一步總結提煉,最後再由行省總督一級級傳導下去。”
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言。
杜如晦自然沒意見,真要將各城池警備部隊一一組建到位,總規模怕是不下五十萬,悉數劃歸樞密院指揮的話,只會大幅度提升樞密院的地位。
歐陽朔接著說道:“八十萬大理禁軍只整編出兩個野戰軍團,其一為禁衛軍第五軍團,由嶽雲擔任軍團長。”
禁衛軍是諸集團軍中,唯一一支沒達到滿編的。藉著這次機會,歐陽朔不但補齊禁衛軍,也順勢提拔了小將嶽雲。
杜如晦點頭記下。
“另一個名額則留給近衛軍,組建近衛軍第一軍團。”這是繼禁衛軍跟城衛軍之後,歐陽朔設立的第三個直屬集團軍番號,意義不凡。
聽名字就知道,近衛軍跟禁衛軍一樣,將是王牌中的王牌。
兩者的定位卻截然不同。
“任命織田信長為近衛軍第一軍團軍團長,該軍團兵種只有火槍手,並且配備直屬炮兵旅以及飛行聯隊,乃王朝首支純熱武器軍團。”歐陽朔接著說道。
隨著王朝工業化加劇,軍隊熱武器化是大勢所趨。
在大規模轉型之前,歐陽朔需在全軍設立一個標杆,以此為基點,慢慢擴充套件至全軍,完成一次歷史性的大轉變。
近衛軍,就是這一標杆。
織田信長被俘之後,歐陽朔在江戶,曾跟他有過一番深入交談。在那時,歐陽朔就將組建近衛軍的想法透露給織田信長。
正是憑借這一點,歐陽朔成功勸降此人。
姜尚、張良以及杜如晦聽了這話,一個個若有所思。毫無疑問,對大夏而言,這將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從這一刻起,大夏將發生了不起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