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大理之事,接下來就輪到高麗、南掌以及真臘了。
先是高麗。
“將高麗切割為兩郡之地,併入北疆行省,行省治所由頑石城遷至漢城。”
原來的北疆行省只據有彰武、奉天兩郡,有些名不副實,隨著高麗的併入,行省版圖一下變得豐盈起來,成為大夏設在北地的一個重量級行省。
至於遷移治所,削弱碔砆在頑石城的影響力,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無需歐陽朔將話挑明,在座三位都是人精,豈能不懂。
再就是對北疆行省的軍隊部署。
高麗之戰結束不久,李靖就率領飛熊軍返回蜀地,霍去病率領的禁衛軍也已於日前返回都城。
鎮守北疆的就只剩下北疆兵團。
“北疆不穩,需部署重兵!”歐陽朔如是說。
北疆行省以北,是剛進入荒野不久的金國,實力強悍。南面不僅跟邯鄲城接壤,還跟京都郡大面積接壤。
不出意外的話,入主京都的必定是大清皇帝。
歐陽朔可沒忘記,清朝滿族跟金國女真族本是一脈相承,等到大清皇帝入駐京都,跟金國聯手是很自然之事。
那樣一來,夾在兩者之間的北疆行省可就麻煩大了。屆時邯鄲城再在一旁推波助瀾,即便北疆行省境內有兩座傳送陣,處境也將頗為艱難。
總不能說一有事就傳送大軍吧。
鑒於此,歐陽朔斬釘截鐵地說道:“必須趕在大清皇帝入駐京都之前,攻下金國,先除一患,免得腹背受敵。”
要除金國,就要大軍。
高麗一戰,尤其是漢城一戰,敵我雙方打的極為慘烈,傷亡都很大。戰後統計,在飛熊軍跟禁衛軍補齊兵員缺額之後,還剩三十萬戰俘。
精簡之後,可整編出四個野戰軍團。
歐陽朔看向杜如晦,說道:“四個軍團中的三個,編入北疆兵團。”
“那樣一來,北疆兵團就有五個軍團編制,跟一個滿編集團軍相當,跟兵團定位不符,是否將其升格為集團軍?”杜如晦疑惑說道。
軍中有軍中的規矩,賜予怎樣的軍隊番號,是一件幹系甚大之事。
北疆兵團既然是兵團編制,其在大夏軍中的序列就要低於集團軍。倘若給予北疆兵團五個軍團編制,又不給予其相應地位,怕是會引起軍中將士不滿。
歐陽朔聽了,一時有些作難。
按歐陽朔的規劃,大夏集團軍番號是有定數的,直屬軍團包括禁衛軍、剛剛組建的近衛軍、尚未組建的羽林軍以及城衛軍四個番號。
在野的集團軍,則包括龍驤、虎賁、豹韜、鷹揚以及飛熊五個番號,兩者合在一起就是九個集團軍。
九為數之極也。
如此一來就能很好地平衡直屬軍團跟在野軍團的力量對比,既不會出現外重內輕的情況,也不會出現內重外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