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歐陽朔微微一笑,對青衣,一半是臣屬,一半是朋友。
禦書房輕松的氣氛,也正是歐陽朔喜歡的,他不想時時刻刻在臣子門前端著夏王的架子,那樣真的很累。
揉了揉腦袋,歐陽朔又想起方才的廷議。
說也奇怪,七位大臣中,姜尚出身西周,寇準來自北宋,嚴嵩來自明朝,蕭何是漢朝,衛鞅是戰國,範蠡是春秋,杜如晦則來自唐朝。
沒有一對來自同一朝代。
隱隱的,在他們背後似乎已經聚著一批人。朝中派系的脈絡已經開始漸漸清晰起來,蕭何等人對嚴嵩有意無意的疏遠,也都看在歐陽朔眼中。
“除了派系,也有清濁之爭啊!”
歐陽朔現在非常滿意將嚴嵩放進內閣的做法,一潭死水,雖然清澈見底,卻未必有什麼活力,唯有放入一條鯰魚才能將水攪渾。
嚴嵩就是那條鯰魚。
除了這個,歐陽朔還隱隱看到諸子百家的身影。
姜尚作為百家之祖,地位超然。寇準代表儒家,蕭何背後隱隱有道家的影子,衛鞅是法家,範蠡是商家,杜如晦是兵家。
各家各派思想上的碰撞,造就了大夏的繁盛與開明。
透過這一場廷議,歐陽朔似乎看懂了什麼,又似乎沒怎麼看懂。至於年度預算本身,倒不是真正核心之事。
大夏蓋亞五年的財政收入預計將達一億金幣,這是九成九以上的冒險玩家奮鬥一輩子都無法獲得的財富,甚至想都不敢想。
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油鹽貴。
大夏家大業大,賺的多,花的也多,這個家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好當。
作為“一家之主”,歐陽朔更是要一碗水端平。
聽說朝中大臣已經有人在暗地裡議論,希望朝廷將重心由對外征伐轉到內政建設上來,以內政為主,軍政為輔。
歐陽朔不知道,此等想法中,有多少是真心為王朝前途考慮,又有多少是為了他們的私心。
對外征伐,不可避免地就會大大提升武將的地位與威望。
白起、韓信等統領就不說了,雖不出入朝廷,地位卻隱隱跟閣老平齊,甚至還要高一點。就連軍團長一級都底氣十足,霸氣外露。
相比之下,文官集團就顯得有些孱弱。
別的不說,僅以爵位論,武將就遠遠蓋過文臣。
倘若朝廷將重心由對外征伐轉到內政建設上來,自然而然的,就會在無形中提升整個文官集團的分量,每位文臣都能借此獲利。
所以說,朝堂上下表面一片祥和,實則暗流湧動。
就在歐陽朔沉思朝政時,侍衛來報:“啟稟王上,山海衛指揮使申不害有急事求見王上。”
歐陽朔一怔,不知又發生何事,“請他進來。”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