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內政大臣衛鞅彙報時,歐陽朔提點了一句。
“轉告裴蘊,民政署要敦促各郡縣做好救災糧的儲備工作,並以此作為民政官吏的考核指標之一。另外,朝廷要拿出一百萬金幣,設立救災應急基金,同樣由民政署負責管理,以備不時之需。”
蓋亞既然發布天災系統,就不可能沒有動作。
以往四年,荒野風調雨順,基本沒鬧過什麼災荒,就是大夏,在救災這一快也被疏忽,沒什麼準備,似乎風調雨順已是理所當然之事。
故而歐陽朔要特意提出來。
“明白!”
衛鞅雖然有些疑惑,還是點頭應下。
接下來,財政大臣範蠡主要講了講蓋財政轉移支付問題,好在朝廷在蓋亞五年無意挑起內戰,補貼性支出這一項不會有太大的增長。
大頭還在鐵礦石採購上。
之前,國內的鐵礦石只算開採成本,向澳大利亞採購可就要真金白銀。再算上煤炭以及其他金屬礦石,預計要準備800萬金幣的採購款。
雖然這筆支出基本走【蜀山鋼鐵集團】跟【蒼龍軍工集團】的賬,可要準備的真金白銀卻是實實在在的。
眼下中國區只剩下八座領地,【炎黃盟】跟落鳳城的武器裝備都已自給自足,是不會向大夏下訂單的,基本就只能內部消化。
當然,重頭戲還是在樞密院。
軍費開支甚巨,一直為財政大臣範蠡所詬病,軍務大臣杜如晦早已練就一張“厚臉皮”,巋然不動,徑直說道:“明年有幾場大戰是可預計的,包括對安南的戰爭,對東瀛的國戰以及夏威夷群島的爭奪戰。”
“還有幾場戰爭是不可預計的,比如對安南附近的南掌跟真臘,打與不打,要等安南戰罷才能決定。還有斯裡蘭卡、南非以及摩洛哥王室藏匿的阿爾及利亞,都是不穩定因素,隨時可能挑起戰端。”
“再就是國內。倘若【炎黃盟】對西楚用兵,保不齊我們也要捲入其中,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都需因時而定。”
“還有吐蕃、西突厥的問題,以及泉州、大理、成都三個王城的問題,可預見的西夏、蒙古問題,太多的不確定性。”
杜如晦滔滔不絕,範蠡的臉卻是越來越黑,真要按這陣仗,財政院就是賺再多的錢,也不夠軍隊消耗的。
可偏偏杜如晦說的句句在理,讓範蠡無從辯駁。
話還沒完。
“可以預見,蓋亞五年需要擴軍三十萬以上,至少要將禁衛軍空缺的一個軍團以及飛熊軍空缺的三個軍團補齊。再就是海軍換裝,尤其是三支遠洋艦隊,換裝迫在眉睫,這都是大的開支。”
“樞密院測算,蓋亞五年的軍費預算至少在2800萬以上。”
杜如晦的話絕非空口無憑,看似蓋亞五年只需擴軍三十萬上下,軍費開支卻一下增加了一千萬金幣,有些不可想象。
實際上,像鷹揚軍、飛熊軍都是在蓋亞四年末才組建的,禁衛軍、城衛軍等集團軍也是在下半年才陸續補齊編制。
因此,這些部隊並未佔據全年的軍餉,蓋亞四年的1850萬軍費開支中,到有一小半是用在戰場以及戰後撫恤、軍隊整編上。
到了蓋亞五年,龐大的軍費開支才逐漸顯現出威力來。
範蠡等人聽了,不覺倒吸一口涼氣,照這麼算的話,即便蓋亞五年的財政收入達到一億金幣,怕也沒多少結餘。
甚至於說,一個操作不當,哪項預算超支,還有可能出現虧空。也就難怪範蠡的臉色越發不好了,財政壓力可都壓在他這位財政大臣身上。
歐陽朔卻是不為所動,“補充一句,往後海軍每年還要向利莫裡亞採購200萬金幣以上的魔晶,這筆開支也要進入軍費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