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此輪軍隊整編完畢,大夏就有六個滿編集團軍、三個獨立兵團、六支滿編艦隊、一支皇家艦隊以及十四個地方警備師團。
細細算下來,總兵力達到三百三十三萬,看上去很恐怖,可要守衛大夏這樣一個疆域遼闊、邊境綿長的王朝,這些部隊又都是必須的。
而要維持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全軍僅每月軍餉支出就達一百五十萬金幣之巨,倘若再算上糧草、裝備損耗等等日常開支,怕是超過三百萬金幣。
倘若不是大夏王朝家大業大,兼且商貿發達,稅收充盈,根本就支撐不了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
故而才有這樣的說法,“沒有財政支援,任何強軍夢都只是空中樓閣。”
……
十一月二日,大夏公佈了一系列將領任免。
神將李牧不出意外被任命為新組建的鷹揚軍統領,授大將軍銜。與此同時,李牧也按慣例成為軍機處一員,進入大夏核心中樞,可謂一步登天。
【姓名】:李牧神級)
【封號】: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之一
【朝代】:戰國趙)
【身份】:大夏鷹揚軍統領
【職業】:特級武將
【忠誠】:78點
【統帥】:97【武力】:80【智力】:85【政治】:40
【特長】:良將提升部隊士氣5,提升部隊殺傷力0。)
【功法】:略
【裝備】:略
【評價】:李牧良將,為趙守邊。市租入幕,饗士無厭。烽火獨謹,騎射習兼。邊患即入,收保為先。不許浪戰,戰則斬焉。盡以為怯,易將火炎。戰不得一,敗亦失千。再請牧出,法只如前。士感願戰,然後戒嚴。出其不意,誘其兵添。一戰破之,膽落心寒。不敢犯境,十有餘年。如此功業,宜標淩煙。一不奉命,身首莫全。嗚呼哀哉,為將難言。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北擊匈奴,南阻強秦,挽狂瀾於即倒,摧敵鋒於正銳,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封號。
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是李牧的經典戰役,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公元前二二九年,趙王遷中了秦國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李牧兵權,不久將李牧殺害。李牧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此番執掌鷹揚軍,也算是給了李牧一個施展抱負的廣闊平臺。
……
除了鷹揚軍統領李牧,鷹揚軍的五位軍團長也都一一亮相。
禁衛軍第二軍團副軍團長曹純,晉升為鷹揚軍第一軍團軍團長。龍驤軍第四軍團副軍團長夏侯淵,晉升為鷹揚軍第二軍團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