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但凡是大軍在領地內行軍,走到哪,就能補給到哪。
如此一來,卻是省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隨著肇慶之戰的展開,在戰備署的排程下,大量的糧草被運到前線。
現在戰局有變,前線要增兵,原本測算的糧草就有些不足。因此,在各路大軍開拔之時,戰備署已經開始新一輪的糧草排程。
戰備署長葛洪亮,親自坐鎮雷州郡,督運糧草。
除了糧草,還有武器裝備、箭矢、攻城器械等大量的軍用物資。為此,戰備署在每個郡,都設立一個總武庫,再在府縣,一級一級地設立武庫。
尋常的箭矢,將不再由山海城武器作坊提供,而是由各郡的武器作坊負責。要知道,一場大戰下來,光是箭矢就要消耗數十萬只。
如果戰役打得久,上百萬的箭矢消耗都是再正常不過。單靠山海城供應,僅是運輸成本,就超過箭矢本身的成本。
無論是海量的糧草,還是大量的箭矢等軍用物資,消耗的可都真金白銀。戰爭對領地財政的消耗,是其他領域無法想象的。
葛洪亮規劃的分級戰備體系,得到歐陽朔的稱贊。
戰備,就是戰爭的生命線。
葛洪亮這位戰備署長,無疑讓歐陽朔十分的滿意。
未來,山海城的軍工,只負責生産高階裝備,即明光鎧、步人甲等,其他的如唐刀、馬槊、箭矢等,全部交由各郡的作坊來完成。
除了考慮工匠的因素,還有就是鐵礦石的供應問題。
在礦産資源這一快,蓋亞設計的是非常擬真的。一個礦場,不僅有最大儲備量的設定,還有開採難度問題。
以古代的開採水平,其實只能開採一小部分表面的礦産。深埋地底的礦産,如果冒險開採,是會出人命的,得不償失。
山海城西郊的兩座鐵礦場,最早的一座,也就是在村落階段探查的那座,目前已經開採枯竭,再也無法開採,正式封存。
第二座礦場,也已經處在枯竭的邊緣。
一年半下來,山海城製造的武器裝備,實在太過龐大,對鐵礦石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除此之外,就是建成的煉鋼廠,更是鐵礦石需求大戶。
歐陽朔找礦物專家測算過,整個廉州郡的鐵礦場加到一起,以山海城目前鐵礦石的消耗速度,最多隻能再維持一年半左右。
一年半之後,山海城就將出現無鐵礦石可用的尷尬局面。
得到訊息,歐陽朔當場就慌了。
他沒想到,繼糧食之後,新一輪的資源危機,又向領地襲來。
前世,歐陽朔只是一名冒險類玩家,對糧食漲價還有些印象;但是對鐵礦石這一快,可就沒怎麼重視。
不曾想,竟然差點釀成大錯。
好在發現的及時,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如果不是山海城對鐵礦石的消耗太過誇張,估計這個問題,還不會這麼早暴露出來,等到那時,可真的就晚了。
歐陽朔也是果決之人,當即下令,廉州郡內的鐵礦場開採速度減半,以保障大本營的鐵礦石儲備量。
畢竟,要從其他地方運送鐵礦石,可是一件非常勞民傷財之事,這可比運送糧食,還要麻煩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