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率領的江東猛士,發起狂人,簡直駭人。
鉅鹿之戰,遠未到可以下定論的時候。
……
接下來的兩天,王離軍在章邯軍的護衛下,順利撤回棘原城。
王離軍在撤離之前,將營中的糧食全部帶走。帶不走的,就一把火燒的個一幹二淨,一粒糧食都沒給盟軍留下。
與此同時,項羽才堪堪完成對異人軍團的整編。
得知王離軍撤離,鉅鹿之圍意外地被解除。
項羽不做它想,順勢渡過黃河,全軍遷到鉅鹿城中。
與此同時,此前作壁上觀的三十萬諸侯聯軍,也跟著進入鉅鹿城。至此,鉅鹿之戰,完全走上一條跟歷史軌道完全不同的軌跡。
陣營雙方,各據一城,南北對峙。
棘原城的具體位置在安陽西的水冶鎮,這裡南北西三面為太行餘脈,形似口袋,水冶鎮正位於口袋底部。
而安陽城恰好是口袋的口部,雖為口袋,但卻非絕地。
從水冶鎮向西有一條大道穿過險峻的太行山脈,直通林州,再由此向南,即可進入章邯的大後方河內郡。
此地地形險要,北面為漳水和洹水的分水嶺,漳水和洹水沿山腳從西向東夾山而出,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白起掌兵之後,在棘原城前線,安排大軍,連夜修築三道防禦工事。一道接一道地遞進,一直抵達棘原城下。
雖然退守棘原城,白起奉行的,還是積極的防禦策略。
修築防禦工事,正是白起的強項。
與此同時,白起還對四十五萬秦軍和七十餘萬異人軍團,進行粗略的整編,分配了大致的防禦區域。
十五萬王離軍,以精銳輕騎兵為主,被白起安排為總的預備軍,負責隨時策應、增援戰場各處,相當於救火隊。
三十萬章邯軍,其中的十五萬駐紮在棘原城。剩下的十五萬大軍,則以三道防禦工事為軸心,形成一道縱向的防禦鏈條。
七十餘萬異人軍團,或是安排在三道防禦工事上,或是安置在城牆上。
每一支部隊,都有具體的防禦地段。
如此一來,對異人軍團而言,要想斬獲戰役貢獻值,就在其所負責的區段,跟反秦盟軍直接對抗吧。
勝,則碩果累累;敗,也怨不得別人。
白起的佈置,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異人軍團內部的矛盾和對抗。
對這番佈置,秦朝陣營的領主們,自是無話可說,徹底打消了心中的疑慮。白起掌兵,此前領主們未嘗沒有懷疑,白起會對山海盟格外的偏愛。
事實證明,他們不過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白起,真正做到了一視同仁。
唯一詭異的,就是歐陽朔率領的三千羽林衛,趁亂消失在棘原城。
此後,一直到戰役結束,秦朝陣營的領主們,都再沒有看到歐陽朔的身影。隨他一起消失的,還有白樺和鳳囚凰二女。
對此,領主們雖然疑惑,也沒有放在心上。
只要山海城的大軍,還堅守在棘原城,其他的就不是什麼問題。這樣的大戰中,領主的作用本就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