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複雜的分支網路設計,使得冷卻液能夠均勻覆蓋這個部件表面,避免區域性過熱。”
“在它的彎曲和辯解變設計上,也增加了冷卻液的湍流,打破層流邊界層,從而提高了熱交換效率……”
他詳細地和眾人分析著原理。
除了上面所說的能提高散熱效率的原因之外。
還有減少熱變形的理論依據。
傳統直線水道會導致部件不同區域冷卻速度差異大,近水道處快,遠水道處慢。
這種情況下形成的高溫梯度,溫差能夠達到100攝氏度以上。
而隨行冷卻水道透過均勻覆蓋,將溫差控制在20攝氏度以內,減少了熱應力的產生。
還有消除熱點和平衡熱分佈兩方面,都很好地讓熱變形的程度降到了一個理想的數值。
……
從飯堂一直說到實驗室。
李暮基本將眾人給的問題都分析了一遍。
並且給了相應的解決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他比以前更為耐心地進行講解。
以便眾人能夠完全理解。
畢竟在靠岸聲吶陣列系統那邊遇到的問題,也警醒了他。
讓年輕的研究員們獨立思考和研究確實是好事。
可也不能忽視培養的問題。
……
又就發動機的渦輪增壓系統的熱負荷和系統的效率方面討論了一個小時後。
李暮和楊英等人告別,走出實驗室。
隨後,他繼續前往張數順所在的裝備研製組。
來到實驗室外。
他卻反常地沒有看到人。
一問才知道,張數順帶著技術團隊,跑去機械廠裡抓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製造問題去了。
畢竟車研所這邊的裝置雖然有。
但卻缺少有經驗的師傅指導。
他看向眼前的年輕人,道:
“這麼說的話,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研製,現在進展得很不錯嘍?”
“對,張教授很厲害。不過他經常說,都是多虧了您的指導,我們才能夠有現在的進度。”年輕人激動道。
這可是李暮李顧問啊!
他剛剛來車研所沒幾天。
還是第一次見到呢。
想到這裡,他連忙道:
“李,李顧問,我叫趙佳鄭,是從軍事工程學院調過來的”
“你知道炮射D彈最近的研製情況嗎?”李暮想了想,問道。
他難得過來一趟。
至少也聽一聽進度才行。
當然,這些找麻志浩和宋琨也能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