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願意換 再抬頭時就撅著嘴要親上來。……
西苑內閣中, 桌上擺著一封今早清晨從北疆發來的急遞,四人在屋中屏氣凝神,誰也不肯率先開口。
康州城, 奪回來了。
只不過……是王義敞力克敵軍, 將險些潰散的前線邊疆重鎮死死守住, 為此還折損了三千兵力, 糧馬無數。
此急遞一來向京城陳奏退敵詳情, 二來請求糧草軍餉支援。
陳諭修滿臉陰雲密佈,在沉默窒息的氣氛中, 顯得格外凝重。這奏報顯然有鬼,卻絲毫揪不出破綻。
楊尚書與張尚書事不關己, 坐在遠處不語, 只默默盯著王義敬的神色。
王義敬巡視皇陵多日不在內閣, 如今才回來半個月, 隨風倒的眾人便又尋著了大樹可以依靠了。
梧桐樹枝葉繁茂, 根系綿長,自能於風雨飄搖中屹立不倒, 也能容得下無論烏鴉還是鳳凰之類鳥禽棲息於此。王義敬便如同梧桐樹,即便再不得聖心, 也憑藉著樹大根深, 在朝中穩如磐石。
而大權在握的陳諭修, 就算再挾持帝王作威作福,可終究有不得人心的那一日。
與百官做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更何況,難道陛下就沒有恨其入骨,幾欲除之而後快的那日嗎?
陳諭修孑然一身站在三人的對立面,這局面間儼然有些短兵相接的味道了。
王義敬手撚著白髯, 眼神落在那封急遞上,倒無意外。
他堂弟薊遼總兵王義敞,在邊疆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扭轉乾坤,不僅對王氏一族是極大的助力,於王黨更是穩固人心,也能稍緩因那神農白鹿席捲而來的輿論重壓。
這些日子以來,不乏有私底下議論當日金鑾殿上白鹿詭事之人。
這等表意不清,神乎其神的傳言,於明面上倒沒什麼要緊,更不能危及王黨分毫,可只怕在眾人心中蒙上了一層疑雲。
若來日身處不利,牆倒眾人推,便是最為棘手的。
王義敬籌謀良久,走了這步險棋,略見成效,只是這一來,陳諭修定然有所察覺。
他清了清嗓子,拿過那封急遞放在眼前,自嘲地笑了笑,“真是老了,這公文的字兒都看不清了。”
陳諭修在這聲音中回過神來,見王義敬將紙張遞來。
王義敬說道:“偃卿,你給我念念來聽。”
接來那張公文,陳諭修還是揚起一個完美無破綻的笑容,很好脾氣地將公文上的內容唸了出來。
信中除了秉明戰況,還提起了東南總兵蔣峪前來,詢問是否得到朝廷的授意,來領兵支援的。這本是誰也不知的秘事,這會兒在內閣眾人面前亮明,氣氛不由更加沉默和詭異。
三人的目光齊刷刷往陳諭修臉上飛去,充斥著不滿的質問。
蔣峪本來身在東南鎮守海面,如今卻忽而到了北疆,不想也知道,這究竟是得了誰的授意。
王義敬呵呵笑了兩聲,“勞煩蔣廷山親自跑這一趟,只可惜,祁西十萬精兵長途跋涉地折騰一番,卻成了徒勞。”
這話說得委婉,可坐在一旁的張尚書就沉不住氣了,“陳閣老,蔣總兵去北疆之事,怎麼我和楊尚書都不知情?這究竟是誰做主的?”
陳諭修聽著他話裡話外暗諷自己擅作主張,也不辯解,而是吊高了眼角,決然道:“是我做主的,張閣老有異議?”
張尚書讓他噎了一下,沒想到他竟然這麼理直氣壯,一口氣提到胸口,不知該如何往外發洩,狠狠嘆了口氣,轉頭盯著一處不語。
楊尚書冷眼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