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範無咎離去之後的心態已然和剛認識范進時候,想要交好的心態完全不同了。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很是奇怪,誰也不知道人心到底是什麼顏色。
范進在遇到範無咎之後,也是沒有在閒逛,而是直接回了客棧休息。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范進不理解,這個範無咎怎麼就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定自己呢?
才氣,每個讀書人都會有,哪怕是還沒有考取童生文位的普通學子,只要讀書認真,領會其中意思,身體自然而然就會誕生才氣,只不過是多少的問題。
但是范進不一樣,在才氣灌頂後,已然是聖前文位了。
範無咎來找自己,雖然沒有直接問自己有沒有文位,但是顯然是看出什麼來了。
“怪哉!”
范進搖了搖頭,索性不想那些,開始閉目養神,思考著接下來五場考試的科目。
第一場的科目是四書請聖言各5篇,第二場是考五經請聖言各5篇,不可錯漏或者塗改,必須是聖人撰寫的原句。
第三場考五言六韻試帖詩和律賦各一篇,第四場第五場連考,將之前的科目都串聯起來,連考四書請聖言一篇,五經請聖言一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篇,律賦一篇。
至於四月的府試科目,考的也是四書五經之類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新增了別的科目。
府試的第一場四書五經請聖言各10篇,第二場考雜文,主要包括一些論、表之類的文體,主要考察考生的書法和習作能力。
第三場考策論,主要考察考生對法律、時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觀點。
也正是這一步,讓無數普通學子鎩羽而歸,一直到老,都不一定能夠考取童生文位。
考策論,需要一定的見識,並且結合實際情況,這對一個普通家庭的學子來說,根本就是接觸不到的東西。
但是那些大家子弟就不一樣了,他們會在考試之前在父輩的帶領下去請教那些當地官員,又或者那些已經退休的官員。
沒有關係也沒事,可以一幫人湊錢去拜訪,畢竟過了縣試,縣裡面的官員基本上都比較認可這些學子,花錢孝敬一番,縣裡的大人物們也是願意提點一二的。
這裡面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金錢花銷都是巨大的,根本不是普通的貧民子弟可以接觸到的。
范進對此深有體會,底層的貧民靠什麼生活,很簡單,種地和做活計。
種地和做活計只能維持個衣食住行,存點錢給兒子娶老婆,基本上貧民子弟都沒上過學,大字不識兩個。
第一是上學要錢,第二就是讀書要天賦,貧民要錢沒錢,至於所謂的天賦,學堂都沒去哪裡來的天賦?
范進是幸運的,父母希望范進可以考取功名,為范家爭光。
所以小時候范進是受過教育的,學會了識字。
但是識字不行,讀書還要有書,沒書怎麼辦呢?
買書書很貴,那就是隻有抄書。
抄方圓幾十裡能借到的所有書籍,或者就去求人,借書來抄。
相比成本的書籍,自己抄書更加的便宜。
縣試范進很有信心,至於府試的策論之說,范進也有獨特的見解,並不是很擔心。
——————
範無咎回到家中,其父範明亮看到範無咎急衝衝的跑回來,皺著眉頭問道;‘怎麼了,這麼快就回家了?不和同場學子聊上一些,交流下感情?’
範無咎看到父親在院子裡散步,連忙跑過去問道:“爹,你可認識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