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故意吊他們的胃口,而是空間裡還沒有長出來。捱過三天。他們才提到貨。又隔了一天之後終於每天都有了。原本我還擔心種的有些多了,事實每天都可以賣光。
本來賣韭菜我就是試銷的,沒有跟商販們簽訂合約,他們紛紛表示要加量,我不得不進行限制。每個商販最多200斤,小戶100斤,這才保證人人有貨可提。
割韭菜捆韭菜是一個很麻煩的事,如果不是我有兩臺智慧AI,肯定不可能大面積種植的,這點活對於他們兩個來說當然算不了什麼。
我現在已經決定不再擴大韭菜的種植面積了,我發現如風和如雪蹲在地裡割韭菜的時候,因為動作太快,刀子很容易割在手上,塑膠手套很容易會被割破。
破了手套關係不大,我擔心它們手上的矽膠會遭到破壞。它們的維修費用很高,若是因為割韭菜要進行機器人維修,就得不償失了。那一畝地的韭菜什麼時候能掙到10萬呀?
為此,我在勞保店裡找到了一種質量比較好的帆布手套,讓它們專門用來割韭菜,這才避免了手受傷的風險。
拓展種韭菜業務的事暫告一段落。
在這個期間,我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早上我將蔬菜從空間運到1號倉庫,把如風帶了出來,教它如何操作遙控器,給商販們裝車。
如風何等聰明,一教就會。我監督了一早上,沒有出現任何錯誤,比我親自操作要快得多。我都有些後悔,早應該把它請出來,我也就早點解放。
在它給顧客裝車的時候,我到2號倉庫,把生產罐頭需要的那些魚運出來,省得我批發完蔬菜之後再幹這些活,大大提高了效率。空間裡還有如雪,完全可以幫著我完成任務。
而我可以回客房再睡個回籠覺,直到電腦傳來資訊,批發工作完成,我才重新進入倉庫,把如風送回空間。
那30畝小麥的長勢非常迅猛,生長期比玉米要長,按現實世界的時間計算,需要15天,這也長得很快了。
如何收穫麥子,又成了擺在我面前的新問題。玉米收割機和小麥收割機是不同型別的機械。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我毫不猶豫,直接去了農機市場,買回來裝置。
如風開著收割機在地裡收割。如雪開著自卸車收麥粒。
歷史似乎在重演。
麥粒如果直接送進倉庫,還得需要再次裝車才能運出空間,為了省卻再倒一次的麻煩,收一車我賣一車。
好在種的麥子不算多,三十畝地,我和如風進出空間4次,終於將麥子全部送到了麵粉廠。一算賬,吃了一驚,每畝可達2000多斤。
單從收益上來算,麥子比玉米要貴一些,可它的生產週期長,種兩次麥子的時間可以種三次玉米了。總賬算下來,種玉米的效益比麥子高。
我決定還是以種玉米為主,麥子僅作為小面積的嘗試。
接下來還有一個曾經類似的問題,需要我動動腦筋。如何妥善解決小麥秸稈問題。
相對留存水分比較少的小麥秸稈跟水分高的玉米秸稈不同,玉米秸稈可以做青飼料,小麥秸稈當然也可以做,可我到了養牛場,問場主收不收小麥秸稈時,場主明確表示不要。
並非他的牛不吃,我給他送的玉米秸稈青飼料,他的牛還吃不完呢。原以為我的幾十畝地沒多少,可我每10天給他送一次,1萬頭牛也吃不吃了。
看到我發愁,那場主給我出了個主意,讓我到造紙廠去看看,那裡肯定要。
黃土縣沒有造紙廠,最近的一家在200裡以外的黑土縣。
開車來到黑土縣造紙廠,老闆非常歡迎收購大量小麥秸稈。這是造紙的好原料。
秸稈有下家收購,打消了我的顧慮。考慮到是第一次種小麥,我沒有收集秸稈。讓如風將其翻耕在了地裡,作為有機底肥。目前這些埋在下面的秸稈還不防礙繼續播種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