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的,我就是開玩笑……”
沈雲舒的手指依著韻律敲擊著琴鍵,流淌而出的旋律,是喬治·溫斯頓改編版本的《D大調卡農》。
舒緩的音樂下,時光逐漸慢了下來。
有人說,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聽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見解,同樣是歡快的曲調,有人會想起美味的食物,有人就可能會想到與伴侶的初次約會。但情緒的渲染總是相通的,音樂總是會令人感受到情緒,這就是其美妙而又偉大之處。
而對於李想而言,沈雲舒的演奏的《D大調卡農》正如她的名字,給他一種閒適和放鬆的感觸。
而當這首卡農演奏到一半的時候,一陣輕輕的腳步聲進入了店內。
抬起頭,李想看到的,是一名大約六十歲的老先生,在發覺李想正在看著他以後,老先生和藹的笑了笑。
一方面是不認打斷這份意境,一方面可能是受沈雲舒的影響,李想從櫃檯下拿出一張紙,寫下一行字,展示給這位老先生。
/本店座位免費,坐下聽吧。/
老先生微微眯起有些老花的眼睛,在看清李想寫的這行字後,老人微笑著在身旁的座椅上坐了下來。
卡農最終結束了,而在鋼琴的最後一份餘音徹底散去後,老人輕輕鼓起了掌。
“小姑娘彈得很不錯。可否容老頭子冒昧地問一句,學習鋼琴多少年了?”
沈雲舒受寵若驚地站了起來,她雖然以在公眾場合演奏賺取微薄的生活費,也經常被人稱讚,但由於鋼琴無法隨身攜帶,她一直以來使用的樂器都是笛子或是蕭,有時候會用口琴。對於自己的鋼琴水平,她是有些不確定的,像她的音樂啟蒙老師那樣使用鋼琴演奏並獲得掌聲,還是第一次。
而對於老人的問題, 沈雲舒伸出手比劃了幾個手勢。
老先生有些疑惑,而在他再次詢問之前,李想解釋道:
“老先生,我們家的這位鋼琴師不能言語,她剛才的意思是說她已經斷斷續續地練習了五年了。”
“哦,是這樣啊。”
老人知道了沈雲舒的情況後,沒有刻意重複強調不能言語的問題,轉而問道:
“不知道這位可愛的小姑娘,還會不會其他的曲目呢?”
沈雲舒比劃了一下,李想又微笑著解釋道:
“老先生,她問您喜歡聽什麼風格的曲目?”
老人抬起頭,似乎在回憶著什麼,最終,老人給出了回應:
“不知道這位姑娘會不會《夢中的婚禮》這首曲子?”
沈雲舒點了點頭,重新坐回了鋼琴凳上。
《夢中的婚禮》旋律響起,老人閉上了眼睛。
他的孫女還小時,就經常彈這首曲子,據說是因為難度不高而且好聽。自他的孫女成家以後,他便很少聽到這首曲子了。
見老人非常愜意而懷戀地欣賞著音樂,李想便不再關注這位老先生了。
他開這家店的初衷本就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創造一個自己喜歡的環境。店裡最好能夠坐上幾個儒雅溫和的客人,無論是喝酒輕聲聊天的、還是飲茶看書的、亦或者是邊品咖啡邊工作的客人都能夠互不干擾,享受店內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