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先選沼龍......因為,河邊池塘裡的魚,已經沉底長眠了。
哦,不是死了,就是字面意思的“長眠”。
這個世界的魚,是會冬眠的。
這點,讓地行有些詫異。
因為,前世,生活在水裡這類導熱速度快的環境之中的生物,本身不會具備高體溫,自身體溫長期趨近於水溫,同時,它們都是變溫動物。
或者說,恆溫動物才是前世生物之中的少數派。
但,即使是恆溫動物,也不代表著不會改變體溫。
恆溫動物在睡眠休息的時候,體溫也會稍微降低,通俗而不嚴謹地說,原因是其本身是不需要支撐肢體運動之類的活動,無需“預熱”,只需要維持體內穩態的溫度就可以。
會冬眠的“恆溫”生物,體溫下降就更為明顯了,甚至被專稱為“異溫動物”。
不過,不同的冬眠生物,下降的溫度不一樣的,如之前說過的蝙蝠之類的生物,極端的甚至體溫差跨越60個攝氏度。
休息時降低體溫,毫無疑問是個節能的好方法。
但是,問題來了......
根據地行的觀察,一些恐龍本身就具備異溫性或者中溫性,還有一些恐龍是恆溫的。
但是,在演化之後,幾乎所有的巢龍都是恆溫動物。
至於為什麼......
恆溫動物的體內環境,除了可以持續生長且生長快,不會因為環境溫度低導致生長放緩、增加分佈範圍這兩條對於地行來說目前沒啥用的優勢之外,還有更利於包括思考之類的長時間的運動耗能行為等等。
控制變數的情況下,把鱷魚變成恆溫動物,它的戰鬥力會更強,會變得更聰明,但能耗也會更高。
地行當然不可能讓巢龍往變溫動物的路線走,要向資源妥協,他也只會選異溫動物的路線。
什麼擴大規模,擴大數量。
不存在的。
食物資源不夠,想擴也沒得擴啊。
地行望著龍巢之中那一隻只正在忙碌的巢龍,不由得扭頭看向了另一個方向。
發展的問題,還是得用發展來解決。
開源節流,開源節流。
只想著怎麼節流是不行的,還得開源。
擴!張!
伴隨著血能波動泛起,正蜷縮著身體,以羽毛保溫的反鴉,勐地從巢中抬起了頭。
ps:三更結束,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