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奇幻的說法,這是縫合,這是憎惡。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行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了越來越多與前世記憶中不一致的行為傾向。
之前,關於【群居】和【恐龍】對應器官和功能組織的猜測之中,結合黑鱗鳥面龍的那些表現,地行認為,【恐龍】這個種類標籤,不僅涉及很多“特徵”,而且還涉及到“判斷特徵”的層面。
而【群居】就更是如此了。
群居群居,和誰群居,為什麼和它們群居。
如果推測沒有出錯,這是個標籤應該涉及到了一些判斷誰是“同類”的相關器官和組織——
大腦。
如果這個世界真的存在“靈魂”這種事物,那麼這個標籤或許也會涉及到。
地行已經很清楚地意識到了一點。
他對“人類”,對於長得像的生物,失去了那種天然的好感。
作為人類對同類的天然認同,消失了。
用遊戲化的方式去說,就是對人類自帶的基礎好感度,沒了。
【恐龍】,才是他的同類。
儘管他自我認同為“地行”,但是他真的是“地行”嗎?
“我”是誰?“我”的來源是什麼?我的目標又該是什麼?
地行腦海裡不禁冒出了經典的哲學三大問。
看了一眼地上的人類屍體,他回想著之前自己動手時毫不猶豫的狀態,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在找到答案之前,他只能走一個方向——
如果沒有可以認同的物件,那麼,就自己培養,自己發展出一個。
ps:差點停不下來,老書友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是在看群鴉的感覺。
到此為止,我就不擴充套件了,群鴉都寫了一遍,要在這本書裡再深入展開,那又是不知道多少個十萬字的事情了。
“靈魂穿越”,也是個老槽點了。
十年前,我還看到有零星的書友會討論這些問題。
近些年,一旦討論。就會出現“在虛擬的世界尋求真實感是不是腦子有問題”這個萬能句式。
從創作的角度,一切問題都可以用“設定”這個機械降神的萬能鑰匙解答。
不過,從唯物的角度,我非常好奇,如果真的存在靈魂這種事物,怎樣才能保留血肉軀體各種器官機能造就出來的“人格”?
我大頭畢竟是個狂熱的烏鴉愛好者,“靈魂”這一要素的相關問題,我非常之好奇。
當然,從讀者看故事的角度,你們把這一章當成一個二十一世紀普通青年為什麼會變成“暴君”的心路變化起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