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又是新的一年,當齊王宮承運殿內響起唱禮聲,與大明正旦朝會截然不同的畫面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王位上,三十六歲的朱由檢身著冕服,曾經發白的兩鬢已經烏黑,看得出他在齊國過的不錯。
在他的面前,承運殿的殿上,與大明群臣林立的畫面不同,承運殿擺放了諸多桌椅,所有大臣均是從椅子上起身行禮作揖。
當朱由檢說出“平身”後,群臣紛紛坐下,倒是少了大明朝的幾分拘束。
“臣長史夏允彝,啟奏殿下我齊國去歲所獲……”
位置在前排的夏允彝持著笏板起身行禮,朱由檢微微頜首示意其開口。
“去歲,國朝國民新增一百二十四萬九千餘人,其中有五十六萬皆為國朝移民而來。”
“截止冬月十五,我齊國國民合計六百二十一萬四千餘人,百姓合計二千三百四十四萬餘人。”
“國有田畝數量新增八百四十六萬餘畝,總數六千二百七十一萬餘畝。”
“國有牧場草地數量總數七億四千餘萬畝,待開發二十億畝。”
“戶部歲入一千六百二十五萬餘兩,比較前歲增長12.9%,預計天啟三十年能突破兩千萬兩歲入。”
“此外……”
作為齊國的大管家,夏允彝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不說,對齊國的任何事情也是如數家珍。
在他的口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齊國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階段。
待他說完,不等群臣開口唱彩,朱由檢便開口提醒眾人:
“雖然我齊國正在蒸蒸日上,但切不可忘憂。”
“你們之中,許多人都是貧苦人家出身,因此要更懂得百姓的難處才是。”
“眼下國民人均耕地連三畝都沒能達到,我們又有什麼能沾沾自喜的?”
“答應國民的事情還沒有完成,齊國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也快結束了,但我們連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都沒有做到,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感到的是羞愧。”
朱由檢提起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這讓群臣不自覺低下了頭。
其實齊國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很低,那就是人均耕地達到三畝,牧地達到十畝,年人均口糧達到四石,年肉蛋奶重量達到六十斤。
對於其它國家來說,這個目標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最後一個。
人均肉蛋奶六十斤,這是後世進入九十年代才達到的標準。
只不過對於擁有數千萬頭野牛的齊國來說,這個目標很低。
可是,就是這麼低的目標,齊國依舊沒有完成。
沒有完成的原因很簡單,首先就是齊國的糧食需要出口,而這是無法禁止的。
一旦齊國禁止出口糧食,西班牙和英國王軍,唐吉淮三國的國策都將做出改變。
西班牙和英國王軍牽扯到了歐洲的局勢問題,唐吉淮三藩牽扯到了利未亞的局勢問題。
不管這些,齊國倒是可以獨善其身,但齊國的名聲也臭了。
齊國現在每年的成品糧是接近八千萬石,在出口四到六百萬石的情況下,人均也就是三石多一點。
至於肉蛋奶,齊國的主要肉類還是野牛肉,但為了保護野牛數量,所以每年規定的屠殺數量是六十萬頭。
這六十萬頭牛,保障了齊國百姓年人均五十斤的蛋白質攝入,而齊國的問題就在於,剩下的十斤無法補上。
“殿下,去歲百姓人均口糧已經達到了五百四十斤,肉蛋奶也達到了五十六斤。”
“其實差距也就是一年的時間,臣相信憑藉我齊國的團結一致,一定可以在今年完成第三次五年計劃。”
“至於第四次五年計劃也會加把勁,在天啟三十二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