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司那邊統計了一下,國朝已經發行八千萬兩紙幣和十二億錢幣了。”
“我本想問問叔父,但又覺得事事依賴叔父不太好,因此召你們二人前來,就是想問問,你們覺得金融司的貨幣是否還要繼續發行。”
朱慈燃口中說著“你們”,實際上只是在詢問李定國,而朱慈烺只是旁聽學習的物件。
在朱慈燃心裡,李定國一直是他心中內閣首輔的最佳人選,因為他懂自己,而且還有一層類似齊王義子的身份,是拱衛自己權力的不二人選。
“貨幣的事情,不僅僅需要看發行量,也得看看回收量。”
李定國思慮過後開口解釋道:“金融司發行的貨幣很多,但回收的貨幣呢?”
“從商周至今天,諸多錢幣發行數量數不勝數。”
“朝廷要統一貨幣,就需要把他們都收上來存放,然後發行新的貨幣。”
“百年之後,等朝廷的貨幣充斥著市場的時候,那這些貨幣也就從貨幣變成了古董。”
“不過,眼下錢幣和紙幣有了衝突,因此大平錢在我看來需要停鑄。”
李定國口中的大平錢,也就是銀幣中的一兩和一百文。
這兩種錢幣,是朱由檢在應對百姓不信任紙質貨幣情況下,發行來收割海外商人和增加百姓對朝廷信任的錢幣。
現在紙幣既然已經被百姓所接受,那它們的使命就已經完成,也成為了需要被淘汰的貨幣。
“我想在一兩紙幣的基礎上,增設五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和五十文的紙幣,你覺得如何?”
朱慈燃在短暫思慮過後詢問李定國,對此李定國不可否置的點頭:
“百姓在富裕,增設這些貨幣是可以的。”
“不過一開始還是不要發行太多,畢竟國朝的百姓對紙質貨幣還是有一些牴觸的。”
李定國不免嘆了一口氣,只覺得要為前人擦屁股,這著實讓他們在執行各種政策的時候有些許難受。
“五軍都督府那邊,近來可有異動……”
朱慈燃談到了他擔心的軍隊,因為他在軍中只有李定國和戚武隆兩個可以信任的人。
讓他難受的是,偏偏這兩個人還想著和自家叔父去齊國,如果不是他叔父寫信勸他們留下,估計李定國和戚武隆此刻已經如曹文詔和曹變蛟、李自成等人一樣南下,準備在一個月後遷移齊國了。
“問題不大,各方都督都在坐鎮,海軍的黃蜚眼下還在等待鐵甲艦下水,軍隊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倒是比起軍隊,我更擔心的是內閣……”
李定國擔心著內閣,這是朱慈燃沒想到的:“內閣有什麼好擔心的?”
老實說,朱慈燃擔心過軍隊,擔心過燕山派,擔心過六部,但他唯獨沒有擔心過內閣。
在他看來,內閣有金鉉、楊文嶽、孫傳庭三人,足夠穩住局勢,更別提還有一個老謀深算的洪承疇了。
“正因為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此我才需要擔心。”
李定國也說不上來這種感覺,但他本能的覺得需要注意和警惕內閣。
畢竟現在內閣有名有實,真早收拾起來,可不如以前那麼容易了。
“……”見李定國這麼說,朱慈燃長了一個心眼,同時也和李定國帶著朱慈烺走下了城頭。
他們走出皇城,來到了內城。
內城的街頭,許多百姓都臉上掛著憂慮,而這樣的憂慮,便是來自一個月後齊王就藩的訊息。
儘管街頭人流湧動,但他們都並不是很高興。
在這街頭,能高興一些的,也只有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