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的話讓朱由檢點頭認可,自從大明在利未亞站穩腳跟後,大明對各國商人的限制也就進一步加大了。
幾乎所有國家的商人,都被統一放到了錫蘭府進行商貿交易,不能越過錫蘭府到東小西洋。
這其中原因,主要還是大明在麓川、舊港開始使用蒸汽機,朱由檢不想讓這東西過早暴露在西方人嚴重,因此不得已的“閉關鎖國”。
不過,這樣的“閉關鎖國”,與其說是封閉自己,倒不如說是封閉世界。
畢竟不被允許進入大明本土的國家,僅佔世介面積的30%,剩下的70%國家都能進入該海域。
朱由檢這麼做,加上歐洲那持續不斷的戰爭態勢,恐怕歐洲的科學會因為戰爭而延遲數十年才能出現。
倒是大明,似乎已經因為全民教育而湧現出不少天才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軍備院的奏疏上。
【六月二十八日,翰林學士黃長溪仿蒸汽機的結構,在內燃機中採用了彈力活塞環的新型設計,使得內燃機熱效率提升為4%左右。】
【根據黃長溪的設計,內燃機總學士王徵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提出提高內燃機效率的要求。】
這是來自孫元化的奏疏,由於畢懋康年事已高,他在年初申請致仕,同時申請遷移齊國。
因此,軍備院侍郎的職位,便被孫元化所頂替了上去。
不過,這種職位的變動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重要,科技的進步才是他們在意的東西。
王徵提出的東西,朱由檢看了,如果他沒有記錯,那王徵的這篇論文,實際上就是最早的內燃機四衝程工作迴圈。
在內燃機上,大明沒走歪路,不過在內燃機的燃料上,“內燃機科室”中的許多學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要用煤氣,有人認為要用石油,還有的人則是認為可以使用乙醇。
其實從朱由檢的角度來看,使用乙醇(酒精)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在後世,乙醇燃料相較於汽油而言燃燒更加充分,能很好地解決積碳問題,加上其本身就擁有很強的清潔作用,一些燃油雜質也可以消除。
相較於同樣是潔淨能源的甲醇,乙醇的動力也要強得多,能夠達到汽油的三分之二。
這麼看起來,反正大明的內燃機是從頭起步,如果選擇乙醇作為燃料,那似乎能解決不少事情,最少它比石油更容易獲得,而且更為潔能。
因此,在前世的時候,朱由檢就注意了這種技術,從這種技術引進到叫停,他都有注意過。
在後世,乙醇叫停的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就是乙醇的來源。
後世使用乙醇燃料的大國無一不是土地肥沃,地廣人稀的特點。
他們有大量的耕地可以耕種,而轉化成乙醇燃料就能很好地消耗掉他們過剩的玉米以及甘蔗。
這一點,放在現在的大明,似乎也能對應得上,畢竟大明每年新增上千萬畝耕地,日後即便沒有高產糧食的技術,也能憑著廣袤的耕地面積將乙醇當做為主要能源。
糧食上沒有問題,那剩下的問題就是溫度了。
乙醇汽油的燃燒會使得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水汽,從排氣管滴落的冰溜子落在路邊被壓到之後就會導致四輪的抓地力不一致,進而出現打滑和側翻的情況,這也是後世許多北方國家禁止使用乙醇燃料的原因之一。
不過對於朱由檢來說,大明地域廣袤,擁有石油產地的地方眾多,因此大明完全可以根據地方來推廣相對於的燃料。
北方冬天用乙醇燃料不行,那冬天就採用石油,其它時候用乙醇就足夠。
朱由檢唯一擔心的,是乙醇作用燃料後,糧食會被有心勢力把控。
但是他的關心有些過早了,在事情沒有出現前,所有的解決辦法都派不上用場。
因此面對這本奏疏,朱由檢也寫下了自己的評語:
“可酌情研究乙醇與石油方向,共為國朝所用……”
出外景,更的晚了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