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兒子的詢問,男人看了看手上的鐵牌,還有排在自己前面那望不到邊際的人群,只能無奈地說著:
“不知道……娃兒,耐心點,咱前面的路還長著呢……”
“嗚嗚——”
“叮鈴……”
“前面就是玉門鎮火車站了,都準備下車吧!”
當汽笛聲再次響起,此刻已經不是鳳陽站,而是到了數千裡外的嘉峪關外。
擠在車上的災民們經過多日的粥食,已經稍微恢復了一些精氣神。
聽到乘務員的聲音,一個穿著靴子的男人也拿開了遮擋在自己臉上的書本。
當那臉龐露出來,出現的便是換上一身常服的孫可望。
“大人,這一車百姓都要隨我們去鄯善縣,不知道玉門鎮準備好了足夠的駱駝、挽馬車沒有。”
“如果沒有馬車和駱駝就糟糕了。”
在孫可望拿下書本的時候,坐在他對面的兩名隨從也擔憂了起來。
“放心吧,國朝今年幾乎將內地官場出欄的所有挽馬、駱駝都運送到了河西,咱們來的還算早,應該還有足夠的挽馬、駱駝車。”
“走吧,下車吧……”
孫可望一起身,所有車廂內的災民就都跟著起身了。
他們是山西的災民,而之所以他們這麼在意孫可望的舉動,是因為這七八天的坐車時間裡,孫可望經常和他們探討百姓的難處。
之後他又說自己是鄯善縣縣令,如果百姓願意跟他去,那即便當地沒有二十畝那麼多的熟地發給他們,他也會想辦法弄來機器,帶著他們在鄯善縣立足的。
孫可望的真誠很快就打動了這一火車的百姓,整整八百六十七人都願意跟隨他前往鄯善縣。
不過,他得先證明自己的官身才行。
“孫知縣……”
當火車抵達嘉峪關外一百里的玉門鎮後,孫可望帶著百姓大包小包的下了車。
花了一刻鐘的時間,當眾人都下車走出火車站後,在火車站門口卻是一副十分熱鬧的景象。
上萬人在領取物資,烏壓壓的物資和黑壓壓的人群,還有遠處嘶鳴的馬匹、毛驢、騾子駱駝。
這場景加上西北那遼闊雄壯的景色,頓時讓許多在山西生活的百姓精神了起來。
尤其是當他們出了火車站後,一名身穿官服的官員也迎了上來,對孫可望作揖行禮。
這一幕,讓所有想要跟隨孫可望前往鄯善縣安家的百姓心安了不少。
“玉門鎮遷移司遷移主事李玉,在這見過孫知縣,鄯善縣的物資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提取……”
年輕的遷移司主事李玉與孫可望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畢竟孫可望也是近幾年新生代文官之中的翹楚。
“多謝李主事……”聽到物資已經準備好,孫可望就知道這一切都是朱慈燃安排的了。
他帶著八百多名百姓前往了自己鄯善縣的物資所在處,出現在他眼前的是大小三百多大挽馬和兩百多頭駱駝。
除了這些,還有兩百臺用黑布綁著的拖拉機,以及一袋袋糧食和糧種、蔬種。
那些東西,孫可望一眼望過去就知道大概數量,不過他最在意的還是拖拉機。
“我身後這八百多百姓都要隨我去鄯善縣,不知……”孫可望想和李玉先溝通好,但李玉卻笑道:
“孫知縣能讓百姓自發跟隨,我遷移司自然不會阻攔。”
“糧食和水、機器都在這裡了,孫知縣可以隨時出發前往鄯善縣。”
“最近的路是從敦煌向西北七百里,順著大漠邊緣前往蒲昌海(羅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