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齊國,需要的只有時間和人口。
“下官齊國長史金鉉,參見二位上官……”
當黃蜚與徐霞客感嘆齊國發展之餘,金鉉也帶人前來迎接起了他們。
“這裡便是齊國的王都西京城嗎?”黃蜚忍不住詢問,畢竟這裡也發展的太好了。
只不過金鉉卻笑道:“並不是,這裡只是京門縣,一個港口縣城,西京城還在河道里面,請二位大人與從官們隨我登上輪船。”
金鉉手一抬,眾人順著他的手指方向看去,這才發現,不遠處停靠著一艘艘蒸汽輪船。
蒸汽輪船自批次下水開始已經過去了快四年的時間,眾人自然是都見過,並且乘坐過的。
他們跟隨金鉉一起乘坐蒸汽輪船,不久後便聽到了輪船的汽笛聲,隨後輪船駛向了西京水,一路逆流而上,向東部進發。
沒有太多的停留,船隻一路逆流而上,看樣子得走很久。
“金長史,眼下齊國的情況如何?”
“對啊,這裡怎麼會有那麼多移民?殿下開放齊國移民了嗎?”
黃蜚和徐霞客詢問著金鉉,命人端來椅子,與眾人坐在甲板上的金鉉也笑著解釋道:
“年初殿下開始命人招募移民,眼下已經抵達三萬移民,後續恐怕還會有十幾萬移民陸續抵達。”
“如二人大人看到的一樣,南邊的臨淄縣和淄博縣便沒有太多漢人,只有駐軍和土民,勞改工。”
金鉉的解釋讓眾人豁然開朗,不過當他們聽到大明向齊國的移民居然還有十幾萬後,他們便有些咋舌了。
要知道,眼下擁有移民最多的藩國便是周國,而周國的移民也不過十二萬人罷了。
瞧齊國這架勢,或許周國七八年的努力,還不如齊國一年。
這還只是人口,要單單從建築、文化的角度分析,齊國可以說是一個小大明,而周國卻有些胡化的跡象。
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周國,也存在於小西洋諸藩的各個藩國。
畢竟印度廝當的土人女子和大明百姓的審美雖然有差距,但並不是很大。
為此,諸藩都一直在遷移人口前往自己的藩國。
相比較小西洋諸藩,齊國這邊可以說得天獨厚。
不僅當地土人和東亞人種沒有太大差別,就連人口數量也沒有直追大明的態勢。
以當地的情況,齊國只要堅持移民,不到一百年或許就能同化土民。
這麼想著,徐霞客也看到了西京水兩岸的堤壩和水渠,已經在田地裡熟練使用拖拉機的百姓。
那混凝土的水渠足以說明齊國的發展到了何種地步,最少除了大明以外,沒有哪個國家能這麼大規模的用混凝土來建築水渠,各藩國都是直接挖一條水渠,堵上再挖通便是。
徐霞客和大明諸多官員還沒從震撼中走出,過了一刻鐘的時間,他們漸漸看到了遠方地平線上出現建築。
最先冒頭的是金鉉主持建設的一些高塔,他們遠遠高出四周的建築物,這讓徐霞客不免詢問道:“這三座高塔有多高?”
“約二十六丈。”金鉉笑著解釋,顯然他也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二十六丈……”聽到這高塔的高度,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而與此同時船隻也駛入了西京城的港口。
齊國沒有修建跨河大橋的能力,尤其是這個時代的西京水寬度接近三百步。
因此,船隻很快在西京城港口停泊。
當他們下船後,一輛輛露天的馬車帶領他們在水泥道路上賓士,向著遠方的西京城進發。
沿途大片的農田裡,充滿了使用拖拉機的百姓。
他們三人為一組,一個人蹲在田埂上的機器旁,操控機器收縮繩子的速度和力度大小,兩個人扶著犁進行開墾。
當他們扶著犁抵達田埂邊的時候,就得拖著犁走到對面,然後打手勢讓蹲在機器旁邊的人再度開啟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