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的話一針見血,而他之所以能觀察到徐霞客等人的意圖,原因是他們選擇登陸的地點。
裡本斯,葡萄牙貴族的大本營……
黎塞留不相信大明的外交官不知道葡萄牙這幾年在不斷爆發叛亂的事情,畢竟他們都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了,應該很瞭解才對。
既然瞭解,那他們的每一步應該都是在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行走。
對於大明來說,曾與眼下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對於他們並沒有任何好處。
相反,如果藉助歐洲的戰爭來謀取新大陸,那一切就能說得通了。
新大陸上擁有最多殖民地和城邦的是西班牙,而西班牙又在上次拒絕了大明購買新大陸殖民地的建議。
既然不能買到手,那大明就只能透過其它手段了。
“美洲……”路易十三輕聲呢喃著,黎塞留也點了點頭:“沒錯,美洲!”
黎塞留雖然是個權臣,但他不是那種篡位的權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法國的國家利益,而沒有國王堅定的支援,黎塞留這樣的人早就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身敗名裂了。
他雖然讓法國強大,但也取得了比國王路易十三更高的名氣。
用法國的國力來提升自己的名氣,如果不是站在他身前的路易十三有足夠廣大的氣量與胸懷,那他或許早就死在了戰場上,或者牢獄中。
因此,他十分尊敬路易十三,並不勝其煩的說道:
“現在費利佩他們之所以能和我們僵持那麼久,主要是因為大明的商品平穩了西班牙內部的物價,並且大明輸入的硝石讓西班牙軍隊擁有了我們數倍的火力。”
“現在大明想要得到新大陸,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破壞大明和西班牙的貿易關係。”
“破壞?怎麼破壞?”路易十三心裡生起了不好的預感,同時黎塞留也低下了頭:
“我們或許可以讓出新大陸的殖民地。”
“嗯……”聽到黎塞留的這話,路易十三心平氣和的點頭,這也足以體現它的氣量,換做費利佩四世,恐怕黎塞留已經被拖出去了。
黎塞留也知道讓出殖民地並不好,但他覺得很值得,因此解釋道:
“我們並不吃虧,現在我們在新大陸的移民只有不到九百人,每年的稅收只有三十枚金路易,想要接回他們很容易,五艘船就足夠。”
“相比較我們,費利佩每年透過新大陸運送四百多萬銀比索,二十幾萬金比索,他一定會不捨得放棄海外殖民地。”
“只要新大陸上面的國家一個接著一個的退出,那等到上面只剩下西班牙的時候,大明和西班牙的矛盾就會放大。”
“只要我們寫信給尼德蘭、英格蘭和瑞典三個國家,相信他們都會先後放棄新大陸殖民地的。”
黎塞留作為法蘭西王國曆史上最偉大、最有謀略、同時也最冷酷無情的政治家,他很清楚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如果無法再政治上取勝,那戰爭即便將所有人都殺死,最後也不會有一個贏家。
“英格蘭和尼德蘭、瑞典三個國家,在新大陸的稅收和人口也只不過幾千,相信如果他們知道撤回之後能擊敗天主教聯盟,那他們將無比高興。”
“如果他們不願意呢?”路易十三反問黎塞留,但黎塞留卻搖頭道:
“他們不會不願意,哪怕是從新大陸賺取最多利益的尼德蘭。”
“尼德蘭和大明軍隊交手最多,他們應該很清楚大明的實力。”
“大明擁有遠征五六萬人的實力,這群人都裝備燧發槍,如果他們從海上、陸地上進攻尼德蘭,以尼德蘭的情況,他們撐不過一年。”
黎塞留已經很高看尼德蘭了,畢竟眼下尼德蘭的人口數量不過一百二十來萬,軍隊數量不過五萬餘人,其中還有兩萬是海軍。
尼德蘭強大的從來都不是陸軍,而是海軍。
但問題也在於,尼德蘭的財政主要是靠海外輸入。
曾經的尼德蘭佔據了南洋,其全球商業霸權已經在全球牢固地建立起來。
其麾下的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一萬五千多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懸掛著尼德蘭三色旗的一萬多艘武裝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當時,歐洲共有兩萬艘船,僅尼德蘭有一萬五千餘艘,比西班牙、英,法等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然而呢?當大明異軍突起,收復了臺灣、南洋後,尼德蘭的財政收入幾乎腰斬。
後來大明進軍印度廝當,尼德蘭幾乎被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