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暖洞子的出現讓冬季各類蔬菜品種變得豐富,在品類上,基本已經不下於後世了:
“這暖洞子什麼都有,您看看我們這裡的蔬菜,那都是暖洞子產出的。”
活計熱情的張羅著,而朱慈燃也看了看桌上的東西。
一丈兩丈長桌,上面擺放著姜、芋、蘿蔔、胡蘿蔔、油菜、菱白、胡姜、蔥、韭、蒜、甘露子、薄荷、紫蘇、山藥等各種不應季節的蔬菜。
除了這些,還有番茄、土豆、番薯、洋蔥等各種舶來品。
除了這些蔬菜,店裡的水果也同樣豐富。
荔枝、龍眼、橄欖、檳榔、桄榔、椰、橘柚、菠蘿、訶子、羊桃、山桃、葡萄、夾竹桃、蜜望、宜母、人面及各種山果,應有盡有,價格不菲。
“買五斤荔枝吧。”看夥計說了那麼多的份上,朱慈燃示意稱五斤荔枝。
“好勒!”聽到朱慈燃的話,這夥計麻溜的收拾好了五斤荔枝,並且是把果子摘下來後才稱重的,不像一些地方連枝丫也算重量。
“五斤整,收您四十文。”
活計笑著把裝在布袋裡的荔枝遞上,朱慈燃聞言也示意劉順給錢。
二人接過了荔枝,繼續逛起了湖州市,走遠之後劉順才道:“八文一斤的荔枝,這杭州明明這麼繁華,為何水果蔬菜都比小地方便宜?”
“正因為繁華才便宜……”朱慈燃解釋了一句,劉順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二人繼續逛著,但隨著天色越來越亮,湖州市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後一度到了人擠人、肩並肩的程度。
為了朱慈燃的安全考慮,劉順護送著走出了湖州市,但當他們來到市外,外面的人口依舊很多。
白牆灰瓦馬頭牆是杭州城內的特色,朱慈燃他們儘可能找人少的地方探索,因此他們並沒有去西湖。
對於他們來說,由於杭州火車站通車也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所以他們並不著急。
可能這次他們回去後,明年、後年,或者任意時間都能乘坐火車來杭州城,來回往來不過八九天罷了。
他們要看的,是杭州老城區的風貌,以及杭州市河的風光。
走在一些民居後門臨河的小街上,二人總算在杭州這熱鬧的城池感受到了一絲清靜。
那蜿蜒細長的小街,以及那一塊挨著一塊鋪砌的石板路似乎沒有盡頭。
小街兩側櫛比鱗次的幾乎是清一色的烏簷青瓦,小樓屋簷比翼,上透一線藍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
碧波漣漪的市河上,小船來往,櫓聲咿呀,時不時走累了就坐下,看著倒映在水中的水閣和岸邊的林木盪漾,優哉遊哉。
休息時,一個六旬老嫗停船詢問朱慈燃他們是否要坐船,那乾瘦的身子和寄予希望的眼神讓朱慈燃不容拒絕。
他和劉順上了船,老嫗見他們上船,也喜笑顏開的迎接他們,用乾瘦矮小的身子搖櫓划槳,帶著他們穿過一個接一個的橋洞。
在杭州這種江南水鄉,拱橋是極尋常的景觀。
從登船點開始,一路上不過泛舟一里,他們便經過了八座古石橋。
也許是建造年代的不同,這些古橋樣式紛繁多姿,風格迥然有異,看著它們一個個的出現,朱慈燃宛如乘上了時光機。
不可否認,拱橋的造型曲線優美,那船槳晃動時導致的盪漾,讓寧靜中又平添了幾分幽雅。
雖然朱慈燃不準備去看西湖,但為了讓老人家多賺幾文錢,也為了讓自己放鬆一下,他還是讓老人家划船去了西湖。
這個時代的西湖具有很多自然的風景,它沒有圍欄,也沒有後世的車水馬龍,有的只有路上停下觀景的行人,以及湖面的畫舫和烏篷船。
走水道進入西湖時需要經過風波亭,明代的風波亭始建於洪武年間,至今已經有二百餘年的歷史。
它的規模不似那麼宏大,而是隻有一座孤零零屹立在湖邊的亭子,四周的樹木也被砍伐,似乎是特意的造景。
但朱慈燃也承認,那孤立在湖邊的風波亭,確實讓朱慈燃想到了許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