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鐵路修建的如何了?”
這個位面的曹變蛟畢竟也是學習過朱由檢所編撰的《燕山經濟》學和《疆土文化》等書籍,因此當他了解了朱由檢有力量而不去做的時候,他立馬就想到了朱由檢掛在嘴上的“有效拓土”這四個字。
知道朱由檢在等什麼後,他便詢問起了身後的千戶官,此人聞言也連忙回應道:
“上個月剛剛動工,眼下要從張家口修建到開平府,繼而北上至單于省的瀚海府室韋縣,隨後一分為二。”
“一條路線向東,沿著黑水河與漠東省瀚海城的遼漠鐵路連線。”
“一條向西,修抵至安北府的安北城,鐵路合計共長四千裡,工部那邊報了十五年通車,如果工人足夠,能提前到十年。”
“十年?”聽著千戶官的話,曹變蛟皺了皺眉。
十年後是什麼時候,天啟二十六年以後了,那時候齊王或許早就就藩了。
人言“人亡政息”,齊王一走,大明還能對外開拓嗎?
曹變蛟臉色陰晴不定,四周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唯有李定國早就知道了燕山派的“齷齪”。
所以在聯想到曹變蛟也曾是燕山學子後,為了避免曹變蛟多想,李定國不得不站出來說道:
“殿下應該會在天啟二十年左右發動西征和收復漠北全境之役。”
李定國忽的開口,讓所有人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面對眾人的注目,十六歲的李定國並不膽怯,而是大大方方的解釋:
“火車無須修抵安北城,只要修抵瀚海城,然後走水路斡難河就能運送物資前來安北府。”
“漠東至瀚海府的地形平整,與平原類似,想來三年時間應該能修通。”
“至於西域,京嘉鐵路的通車時間也是在天啟二十年,所以這前後都能對上。”
李定國的大方梳理讓眾將對他刮目相看,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曹變蛟。
曹變蛟並不覺得這是李定國眼光卓越,而是覺得李定國掌握的情報足夠做出分析。
朱由檢所著寫的《燕山戰略學典》中寫過一段話,讓曹變蛟記憶深刻。
“情報對於所有行動是成敗的關鍵,對於國家、軍隊的決策而言,軍事情報、經濟情報、科技情報都是至關重要的。”
這一點,在大明與建虜的作戰中顯得十分亮眼。
在兩方交戰初期,努爾哈赤就是憑藉遼東百姓的情報,才得以不斷擊敗明軍,得知明軍的薄弱點,甚至讓少年時期的朱由檢吃了大虧,以至於復遼之役被努爾哈赤搶佔先機。
也就是朱由檢攢足了騎兵和火炮,一戰斬首建虜過半精銳,然後填入關內移民進入遼東,從軍事和情報都瓦解了金軍的攻勢,不然按照努爾哈赤的軍事才能,明軍初期很難與之抗衡。
曹變蛟記得很清楚,齊王說過一句話,那就是:
“軍事上我的對手是老奴,政治上我的對手是黃臺吉,之所以能戰勝他們,主要靠著瓦解他們的情報,培育國朝自己的情報,然後利用情報來尋找戰機,獲取勝利。”
儘管曹變蛟覺得這兩人當不得齊王這樣的評價,但這句話說的是很對的。
在將領、軍隊、國力都不相上下的時候,一份情報足以改變整個戰場局勢。
或許在以前,情報對於戰爭的佔比還不算大,但隨著大明的工業化程序開始,尤其是武器裝備的不斷更迭,情報對於戰爭的佔比就很大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而李定國手裡的情報,是曹變蛟拍馬所不能及的。
想到這裡,曹變蛟心裡對李定國的安排大概有了數,不過在這之前他還得考校考校李定國。
“依你之見,對付北虜需要出兵萬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