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守法說完後,曹變蛟也轉頭看向了隊伍末尾的李定國,打趣般問話道:
“李定國,你覺得這地方適合安穩嗎?”
“回總兵……”李定國似乎料到了曹變蛟會問話,因此早就做好了準備,因此作揖回答道:
“以國朝的力量來看,只要朝廷需要,後年就能以此地為基,發動上萬人鐵騎遠征札薩克圖虜。”
“後年?”
“這孩子說笑了吧?”
“把戰事想的過於兒戲了……”
李定國的話讓許多將領紛紛搖頭打趣,甚至曹變蛟和孫守法都覺得李定國這話有些張口就來的味道。
從安北府的安北城遠征和林、小海(貝加爾湖),並且還要出動上萬騎兵。
單單說這距離和動員兵馬來說,這種戰役最少需要十萬石糧草,並且需要不少於兩萬民夫駕車轉運。
以漠北的糧食畝產來說,十萬石糧食最少需要十六七萬畝耕地才能收穫。
這麼看,似乎不多,但問題在於眼下的單于行省有軍民十四萬餘人,他們加上軍馬、騾馬、挽馬所吃的糧食就最少得有六七十萬石。
眼下漠東省無法自給自足,關外糧食全靠關內供應。
想把六七十萬石從三千多里外的北直隸運到此地,那出發時就最少需要帶四百萬石糧食。
軍民的基本需求都需要四百萬石米麥支出,更別提遠征了。
因此十萬石糧食看似不多,但對於單于省軍民來說,可謂不可承受之重。
“以國朝的拖拉機產量來說,只要殿下願意,完全可以調上萬臺拖拉機供給安北府,如此一年之內便能開墾十幾萬畝耕地。”
“這些耕地算上安北府本身的耕地,別說出兵一萬,便是兩萬也綽綽有餘。”
李定國不卑不亢的說著,這讓不瞭解大明國力的諸多武將為之愕然。
他們雖然知道拖拉機對農業生產幫助很大,但他們完全不瞭解大明拖拉機的產量。
現在經過李定國那麼一說,他們這才知道朱由檢並沒有把太大精力放在單于省。
“按你這麼說,只要殿下想,那國朝不用等鐵路修抵安北,我等便能收復雲中、燕然二府了?”
孫守法和李定國最為相熟,知道他了解許多自己都不知道的訊息,所以不免好奇打聽了起來。
面對打聽,李定國倒是沒有說話,只是作揖表示了回應。
經過一年的討論,眼下單于行省被細分為四個府,分別是安北、燕然、瀚海、雲中四府。
只是按照行政規劃,眼下只有安北、瀚海兩個府屬於明軍,漠北西部、札薩克圖部駐地的燕然府,以及北邊貝加爾湖一帶的雲中府尚未收復。
沒能收復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大明眼下調不出那麼多資源來向北、向西開拓。
且不提大明內部此刻正在遭遇大面積的旱情,單說在內陸作戰的成本就讓大明難以負擔。
要知道內陸用兵的成本是沿海用兵成本的數倍、乃至十數倍。
儘管大明只需要一萬騎兵就能橫掃漠北,收復兩府,順帶西征西域,收復唐代的安西、北庭、蒙池等地,但這些屬於無效擴張。
只有移民實邊,在當地留下漢文化,建立長久統治,行政班子來收稅,才能穩定這些地方。
雖說大明可以效彷清朝,每年靠投入數百萬兩來穩定蒙古和新疆,但是以儒生們說丟就丟的性子,如果當地無法產出,那他們也會像當年勸說明宣宗丟交趾一樣,勸後世君王丟棄這大片疆土。
因此,即便有力量去收復西域和漠北殘存地方,朱由檢也遲遲沒有下令出兵,而是在消化一些還沒消化好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