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四城都鋪設了磚石路和水泥路,道路都無比寬闊,每個城都有自己的坊市,人流被疏散後,垃圾也就不多了,但看上去也沒有以前熱鬧了。
不過,京城作為政治中心,它需要的不是經濟,而是一種代表大明風氣的氣象。
寬路闊屋,街道整潔,這便是京城的氣象。
這種衛生的一面,在這個時代是讓人咋舌的,哪怕是號稱禮儀之邦的大明,實際上城池衛生也只能說一般。
西方人來到大明,覺得大明乾淨整潔,主要還是因為他們那邊髒得無與倫比。
現在的大明,就各地的城內衛生來說,差不多是達到了後世的水平。闌
許多官員都覺得朱由檢是為了解決孤寡老弱的工作問題,才安排的環衛工,但朱由檢真正的想法,實際上是為了杜絕瘟疫。
明末人口銳減,主要原因是糧食減產導致的飢餓,其次是戰亂,然後是各種疫病,最後才是各種問題。
明末的瘟疫,朱由檢從找到吳有性開始就在做準備,甚至給吳有性普及了許多的防疫標準和工具。
在他的佈置下,興許是因為地方得到了賑災,也有可能是沒有爆發戰爭,總之在眼下的大明,各種疫病並沒有爆發,最少暫時沒有。
在朱慈燃的記憶中,大明似乎一直都是那麼幹淨整潔,他從未見過以前的大明衛生是如何的,自然覺得這沒有什麼。
因此在那走馬觀花的趕路中,他顯得格外無聊。
好在出城的距離不遠,馬車也在兩刻鐘後抵達了東城外的十里平原。闌
走下馬車,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耕地,以及在田地裡勞作的許多人。
走下田坡,朱慈燃掃視著四周。
春天是播種季節,春天勤勞,秋天就必定豐收,因此數以千計的百姓彎著腰,挽著褲腿在田埂裡勞作。
雖然十分辛苦,但朱慈燃還是能感覺到他們臉上充滿著歡欣笑容。
儘管不是秋天,但對於他們來說,那份沉甸甸地收穫似乎就在眼前。
“你怎麼來了?”
朱慈燃感覺自己被誰拽了一下,轉過頭去,他立馬露出了搞怪的笑:“當然是齊……叔父叫我來的!”闌
敢拉朱慈燃的人且沒事的人,整個京城也就那幾個,其中能以這種稱呼稱呼他的,自然便只有李定國了。
“殿下?”朱慈燃這廝的話讓李定國聞言也愣了愣,緊接著他抬頭看向了四周。
果然,他在一處田埂上看到了許多穿著道袍的儒生,而領頭的人正是身著道袍,額佩網巾,頭戴四方平定巾的朱由檢。
在朱由檢的四周,那烏泱泱的人群,不出意外的話,便是朝中的一些重臣了。
“今日是拖拉機在京城示範耕種的日子,你小心些。”
李定國收回了目光,提醒了一下朱慈燃,而朱慈燃瘋狂點頭。
“李定國,周教習讓我們跟著那些大人走。”闌
李定國和朱慈燃的交談還沒結束,遠處就響起了周伯謙的聲音。
朱慈燃順著看過去,只見一個個身穿粗布麻衣的官學學子排成隊,在田間的道路上,緊緊跟著遠處重臣的隊伍。
學子的隊伍拉得老長,足足好幾裡,一眼看不到邊。
“這位是誰?”
周伯謙看著站在李定國旁邊的這個小黑胖子,有些疑惑。
“我叔叔的侄子。”李定國潦草解釋了一下,緊接著岔開話題:“走吧,等會跟不上了。”
說罷,他就示意朱慈燃跟上,然後和周伯謙回到了學子隊伍裡。闌
由於今天的學子都是穿著粗布麻衣,因此朱慈燃這個小黑胖子倒是完美融入,甚至比起一些農家學子還像農家人。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錦衣衛的觀察下,尤其是王承恩一直注視著他們。